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绿色金融被提及多次。在生态环境的部分,报告强调:“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在金融部分又强调“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不仅如此,绿色低碳发展、污染控制、生态经济等也占大量篇幅,生态环境保护被放在了很高的位置,绿色金融也成为支持生态保护强有力的金融抓手。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绿色金融,传递出哪些信号?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刘晨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绿色金融,传递出很多积极信号。一方面,《政府工作报告》在货币政策取向中明确,“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是对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五篇大文章”的精神延续。可以预见,2024年绿色金融“工具箱”将持续优化,以碳减排支持工具为代表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继续精准发力,在支持经济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方面中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任务中明确指出,“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同时,聚焦产业提出的“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聚焦消费提出的“实施绿色消费等促进政策”、聚焦投资提出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节能减排降碳等”、聚焦外需提出的“拓展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都需要绿色资金的持续支持。未来绿色金融政策有望与财政、税法、产业、环保等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释放推动生态环保建设的政策组合效应。例如,针对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部门给予税收减免、财政贴息;支持新能源汽车、“新三样”等绿色低碳领域信贷需求,推动绿色消费、绿色贸易等等。
绿色金融领域,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
两会期间,还有一个新词汇“新质生产力”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热议,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被列为2024年的首项政府工作任务。那么在绿色金融领域,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
刘晨表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金融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培育能够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绿色金融重点支持的新能源、新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还是转型金融引导煤炭、化工、钢铁等高排放行业绿色转型,都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培育的重要路径。具体来看,绿色金融应当梳理和优化重点支持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行业,推动节能降碳、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实现突破。同时,绿色金融也应当通过标准制定和信息披露,驱动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推动绿色投资、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助力企业形成绿色投资观、消费观和生产观,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促进区域经济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