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艺术体操,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很软”“柔韧很厉害”。虽然柔韧训练(也可以叫做软开度训练)对于艺术体操来说很重要,但它并不是艺术体操的全部,也不是评判运动员成绩的唯一标准。
艺术体操柔韧训练并不单单是针对软开度的训练(如横叉、竖叉、下腰等)。科学的柔韧训练有一套完整的训练体系,通常按照“热身、柔韧、力量、拉伸”的顺序来完成。只有同等地重视这几个环节,才能获得良好的训练效果。
这里所说的“热身”并非跑步等动作幅度比较大的准备活动。而是通过一些针对性很强的动作,让身体的每一个关节都“热”起来,如肩膀、膝盖、脚踝等。尤其在温度低时,热身一定要做充分,这样才不容易受伤。
做完针对性的热身训练后,关节就有了承受后续柔韧训练的基础。这时,我们才能继续进行柔韧训练。
1.有“放”就有“收”
在柔韧的训练过程中,要注意“放”和“收”同样重要。例如,压完腿要做踢腿的动作,下完腰要做往回的弓背。每一次“收”的动作相当于身体的拉伸和放松,就像绷紧的弦要时常放松才不会断。
2.提倡静力性训练
什么是“静力性训练”呢?我们可以想象两个场景——
场景一:小朋友正在肋木上压腿,教练在身后帮她压。小朋友因为疼痛,身体会有些反抗,教练压得满头大汗。
场景二:教练让小朋友一只脚在垫子上压腿,并保持正确姿势五分钟。小朋友有些痛,但还是努力坚持着。
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场景一的小朋友软开度更好,因为教练帮她压下去了;场景二的小朋友因为没有教练的帮助,软开度没有进步。其实这是错误的。
对于场景一的小朋友来说,她的韧带在教练用力的瞬间拉长了,但之后又会因为反作用力而缩回去,这样的训练效果并不好;而场景二的小朋友在用自己的重量帮助自己压腿,身体会形成记忆,这样持续的效果会很好。
所以,“一次一次往下颤”的压腿是没有用的。不如每天抽出五分钟来保持压腿的姿势,坚持三年,你会收获一个很棒的自己。
3.注意方法,避免受伤
我们经常会看到小朋友在学舞蹈时受伤的新闻。我们的身体健康很重要,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就是为了保护自己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受伤。
拿下腰来说,正确的动作顺序应该是向上拉伸脊柱、指尖带动身体下腰、回背、滚腰。
其中,第一步就是为了保护脊柱,否则直接下腰的话很容易损伤脊柱,这是很危险的。
“用指尖带动身体下腰”,视觉效果上全身都很修长。艺术体操中的很多动作都需要先拉开关节,这也是艺术体操运动员身材纤细、腿很长的原因。
最后的“滚腰”是背肌的力量练习,也是第一点所说的有“放”就有“收”。对于柔韧中的力量训练,第三点会详细说明。
柔韧训练中的力量训练是最难的,但小朋友们完全不能松懈。力量训练到位了,小朋友们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不会在软开度训练中受伤。
对于不同的部位,艺术体操有不同的训练力量的方式。例如,对于腰部可以做能训练到背肌的动作。另外,力量训练环节中也提倡静力性训练。
钟玲老师分享了一个她之前的故事。有段时间,钟玲老师腰部受伤,一做比赛中的下腰动作就疼。教练就逼着她加倍做腰部的力量训练。后来,钟玲老师发现力量训练足够了之后,她的腰部就不疼了,康复之后也没有复发,比赛进行得也很顺利。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力量训练对于柔韧是很重要的。当你感到疼痛时,一定要找到疼痛的原因。这种疼痛很可能是由于力量训练不充足,导致你的肌肉不够强壮,不能保护你的骨骼。
很多人觉得运动员在为国争光的过程中受伤是光荣的,这是很不对的。我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健康,参与训练就要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越运动越健康才是正确的方向。
训练体系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拉伸。拉伸训练可以缓解训练时体内乳酸的堆积,避免肌肉变大,如起踵后拉伸小腿肌肉。也是由于这种科学的训练方式,艺术体操运动员的肌肉线条都是修长的,没有明显的肌肉块。
如果既想让孩子学习舞蹈艺术,又担心孩子太小、腿型会受影响,不如来试试科学的艺术体操训练吧~
既能让身材修长,又能掌握多种风格的舞蹈,坚持下去,您一定会看到一个自信挺拔的艺术美少女的!
如果您有任何问题
请添加我们的客服微信
或拨打400-185-0598
欢迎咨询或者预约体验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