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难题:一个"多动症"孩子,引发全班家长的"大逃亡"!
家长们每天放学后,的确习惯性地问一句:"今天有没有被打?"这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然而,在武汉某小学的一个一年级班级里,这已经成为家长们日常的惯例。
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让这群才7岁出头的孩子们,每天都面临着被欺负的威胁?
一切的起因要从今年3月开始说起。当时一名新转来的小明同学成了这个班级的"祸源"。
小明7岁据称此前曾被确诊为"多动症"。不过小明的母亲表示医生虽然诊断出他有多动症,但并没有开具正式证明,更没有开具任何药物治疗。
因此小明就这样随意地被转入了普通小学的一年级班级。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这个班级的家长们措手不及。
据受访家长们描述小明自从转入这个班级后,就开始频繁地欺负同学。他会用书砸人用铅笔去丢别人,甚至当众大声说话打扰其他同学的学习。更严重的是他还多次动手殴打同学,有的孩子甚至被踢到了隐私部位。
这种行为持续了不到两个月,几乎整个班级的孩子都遭殃了。家长们多次与小明的母亲沟通,并希望学校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但结果却是,学校只是叫家长来"道歉",但并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解决措施。
家长们的耐心很快就被消耗殆尽。4月1日,46名学生家长联名向学校提出"请愿",要求小明必须在4月30日前完成转学手续,否则他们就不敢让自己的孩子继续上学。
可这群才刚刚步入小学的孩子们,每天上学都面临着被同学欺负的恐惧,实在是太可怕了。家长们也自然忍无可忍。
"老师也不能时时刻刻跟着他,总不能等到悲剧发生才来管吧!"一位家长直言不讳地说。
这件事引发了广泛关注。专业人士表示像小明这样的孩子,确实存在一些行为和心理问题,需要专业的诊断和治疗。但他们大多远未达到需要转入特殊教育学校的标准,在普通学校就读才更有利于全面发展。
作为学校和老师,又该如何应对这样的问题呢?
根据教育专家的建议对于这种"多动症"孩子,学校和老师应该采取更加细致和专业的干预措施。比如要为他们制定个性化的行为矫正计划,安排专人进行定期辅导。同时还要加强对家长的专业培训,告知他们如何与这类孩子互动。
对此其他同学的家长也需要给予理解和支持。毕竟这不仅是一个孩子的问题,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系统性难题。只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帮助这样的孩子尽快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融入集体生活。
对于小明的母亲来说她又该如何做呢?报道中提到小明的母亲表示,自己已经开始寻求心理咨询,希望从专业角度找到帮助孩子的方法。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方向。
在此我们还希望小明的母亲能够继续与学校和其他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干预方案。毕竟只有家校社会的通力合作,才能真正帮助小明走出困境,重拾正常的生活。
这无疑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的努力。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件事的后续,期待看到小明能够得到专业的帮助,重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去。
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引导他们健康成长,他们终将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