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疾病,主要影响中老年人,多在60岁以后发病。其症状表现为静止时手、头或嘴不自主地震颤,肌肉僵直、运动缓慢以及姿势平衡障碍等,导致生活不能自理。
接受川观新闻记者采访的多名神经内科专家表示,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四川帕金森病患者数量也在变多,当前要提高公众对帕金森病的识别能力。
现状
帕金森病患者就诊人群数量变多 “年轻”患者面孔在增加
“这几年,来医院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确实变多了。”成都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大内科主任兼神经内科主任赵洪鉴说,这跟四川老年人口基数变大,老龄化趋势愈加突出等因素有关。
赵洪鉴和成都三六三医院神经内科执行主任何佳还观察到,来医院看帕金森病的患者变年轻了。从业20多年的赵洪鉴发现,过去来找他看帕金森病的患者,多是65岁以上患者,近年逐渐出现50多岁的患者。而何佳在门诊,也常碰到40岁到50岁的患者,其中她见过最年轻的患者,在28岁就已患帕金森病。多名神经内科专家也表示,帕金森病在60岁左右的老年人中较为常见,但也存在40岁以下起病的青年帕金森病。
在何佳看来,帕金森病患者“年轻化”,跟近些年社会加强帕金森病健康宣教有关。“很多年前,部分帕金森患者可能直到走不动路才会到医院看病,现在的患者稍微走路不灵活了,就会来医院看。”
多名神经内科专家均表示,当前不能通过影像学诊断帕金森病,更多靠临床医生判断,再靠辅助检查进行排除诊断。“目前没有哪一项检查做完后,就能马上判断患者有没有帕金森病,只有当患者出现相关症状后,通过检查排除其他疾病,才能诊断他有没有患帕金森病。”何佳说。
何佳和赵洪鉴都表示,目前帕金森病无法彻底治愈,主流治疗方法仍是药物和DBS(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情况下,有患者会选择DBS(脑深部电刺激疗法)手术,即向脑内植入微细电极并连接神经刺激器,通过电刺激相关神经核团以改善患者运动障碍,相当于给大脑安‘起搏器’,有患者做手术后,身体颤抖会消失,但也不是每个患者动手术后有显著效果。”赵洪鉴表示,业内也在探索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但目前还处于临床科研阶段。
误区
手抖脸抖不等于患有帕金森病 药物服用时间和数量不能“随心所欲”
何佳提醒,帕金森病有一个很重要的治疗原则——“细水长流,不求全效”。但现实中,有些帕金森患者的复诊、随访不规律,也存在患者自己调药的情况。
何佳举了两个例子:“有的患者觉得一开始把药物的量加到很大,就会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通过药物能缓解70%到80%就可以了,吃药要适量,要给后面长期的治疗留下调整药量的空间。”“再比如,医生叮嘱患者一天吃三次,有的患者只吃两次;医生要患者在饭前一个小时或饭后一个半小时吃药,很多病人吃完药马上吃饭,这样药效也不好。”
何佳表示,遵医嘱对帕金森病人来说非常重要。“帕金森病用药方案,是很讲究个体化、精准化的,医生要根据患者症状慢慢调整。患者什么时候吃药、每天吃几次,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要想当然去加一颗药或减一颗药。”
部分神经内科医生表示,目前人们对于帕金森病的认知有待提高。赵洪鉴和何佳发现有不少患者认为手抖、脸抖,就是患上帕金森病。“每10个因为身体部位‘抖’找我看病的人里,最多2到3个是真正的帕金森病患者。” 赵洪鉴举例,部分患者嘴角抖、下颌抖,可能只是特发性震颤(备注:常见运动障碍性疾病,主要为手、头部及身体其他部位的姿位性和运动性震颤)或面肌痉挛。
建议
家属需重视帕金森患者跌倒、吞咽、便秘、心理等问题
在常年治疗帕金森患者过程中,赵洪鉴发现,部分患有帕金森病的患者心理压力过大,他建议社会层面还需继续加大对帕金森病的宣传。
一名帕金森病患者何李(化名)在50多岁时,出现走路迟缓、面部表情越来越不灵活的症状,还伴有焦虑、抑郁。赵洪鉴表示,像何李这样的患者还有不少。
“这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渐进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的疾病,不是说今天能走路,明天就不能走路了。一般帕金森病患者前5年情况都还可以,患病5到10年内病情才开始加重。”在赵洪鉴看来,如果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天天思考10年后该怎么办,只会徒增焦虑。“不管患者想不想,病情加重都会发生的,只有过好当下,谨遵医嘱。”
部分神经内科医生建议,家属照料帕金森病患者时,尤其要重视患者跌倒、便秘等问题。“对晚期帕金森病患者,要防止患者跌倒,家里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无障碍设施,还有帕金森病患者有吞咽障碍的,给他们吃一些软的食物,喝水也要慢慢喂。”赵洪鉴表示。
何佳也建议,家属要摸清患者发病规律、掌握按时吃药的时间、叮嘱患者规律服药、观察患者吃药之后的反应,要关注患者运动和睡眠的情况,还要特别注意帕金森病患者可能患有的便秘、褥疮问题。“要多给帕金森病患者翻身拍背,重视对患者的情绪疏导 。”
科普多一点>>>
帕金森病的常见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手抖就是帕金森?错!
有些疾病不是帕金森病,但同样有颤抖的表现,如:老年性震颤、帕金森综合征(多由感染、药物、中毒、外伤、脑血管病等引起)等,这些疾病在治疗上与帕金森病的差别较大。因此,出现颤抖症状后应及时就医,由神经内科医生进行诊断鉴别。
误区之二:保健品能根治帕金森病?错!
帕金森病并不能根治,偏信保健品会延误治疗。中药也只是可以辅助治疗帕金森病。
误区之三:帕金森病=老年痴呆?错!
老年痴呆的主要症状是智力下降、记忆力减退等。帕金森病患者的智力和记忆力早期都是正常的,主要症状是肢体僵硬、手抖、运动迟缓等。
误区之四:得了帕金森病会缩短寿命?错!
帕金森病本身不会缩短人的寿命。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生命的元凶多是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如:感染、压疮等。
误区之五:吃药比手术管用?错!
不少患者惧怕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因而可能错过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帕金森病遵医嘱积极治疗,会取得不错的疗效。
(科普多一点由成都大学附属医院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