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省份常住人口数据:辽宁降幅最大 河南遭遇转折点
佚名
2024-03-31 11:07:20
0

人口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任何一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中,都离不开人口在社会生产生活当中的主体地位。

随着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国常住人口数据,各省份也陆续发布数据。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截至2023年4月9日,除部分省份外,已有29个省份公布2022年常住人口主要数据。

在人口体量上,广东、山东、河南依旧稳坐前三位。

其中,2022年广东常住人口为12656.8万人,占全国人口总量的8.97%,常住人口数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紧随其后,山东、河南两省份的常住人口分别达到了10162.79万人、9872万人。

从增量来看,在17个实现常住人口正增长的省份中,浙江以37万人的增量拔得头筹。除此之外,安徽、湖北、江西、广西、江苏5个省份的增量均在10万人或以上,辽宁、河北、吉林等12个省份的常住人口呈负增长。

而在人口增速放缓的省份中,2022年,辽宁常住人口减少了32.4万人,降幅最大。

河南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下降,比2021年年末减少11万人,虽然与2021年减少的58万人相比,降幅有所缩小,但这仍是河南人口自然增长率62年来(自1961年开始)首次出现负增长。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总体上看,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降低,跨省机械迁移规模逐年减少,南方省区对人口迁入的拉力逐年减弱,但人口迁移从东北、北方人口持续迁出的态势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

“从成因上看,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公共服务、养老保障条件不断优化,高学历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降低,符合人口自然增长率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的客观规律。此外,地方经济活力大小、特别是地方就业机会多寡,仍是影响人口机械迁移的主要动力。”曾刚说道。

浙江增量领跑全国

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省常住人口为6577万人,与2021年末常住人口6540万人相比,增加37万人。

37万人的增量,在已公布数据的省份中遥遥领先。

浙江已经连续两年增量居全国第一。

对一个省份来说,常住人口数量变化因素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机械增长是指“人口净流入”,包括迁入和迁出。

其中,在自然增长方面,2022年浙江全省出生人口为41.2万人,死亡人口为40.9万人,自然增加人口为0.3万人。

这意味着,2022年,浙江机械增长人口及新增净流入人口约为36.7万人。

换言之,外来人口仍是浙江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也凸显了浙江近年来的人口吸引力。

在曾刚看来,推动浙江成为人口迁入“大省”的原因,与浙江改革风气热烈、民营经济发达及投资增长迅速密切相关。

具体来看,特色小镇、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大湾区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等浙江推出的改革举措影响巨大,极大地提升了企业、人才对浙江未来发展的信心。再加上浙江人拥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把握市场经济机会能力的“基因”强大,使得浙江民营经济发达,创造了不少新的就业岗位。

“与此同时,近年来浙江省大型投资项目增多,无论是机场、高铁、5G等大型基建设施投资,还是开发区建设、新的企业投资项目,浙江都走在全国前列。”曾刚说道。

这些来浙江的人,都去了哪儿?时代周报记者梳理发现,得益于经济体量大、就业机会多,人口仍在持续向大城市聚集。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杭州市常住人口增加17.2万人,其增量接近全省增量的一半。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姚引妹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杭州作为数字经济第一城,随着视觉智能、云计算大数据、高端软件、人工智能、网络通信、集成电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同时制造业正向智能化转变,高技能工人需求增加,带动了产业链相关环节落户杭州,为年轻人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彰显着浙江经济社会的变迁重构。

除浙江以外,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安徽、湖北、广西、江西4个省份的常住人口增量均已达到10万人或以上。这其中,安徽依托于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中部崛起、长江经济带等多重战略叠加覆盖的交汇点,为其汇聚人才提供机遇。

安徽省统计局发布的公报显示,2022年末,安徽常住人口6127万人,比上年增加14万人,增长0.23%。在增长的14万人中,人口回流对常住人口的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虽然2022年安徽尚未公布具体的人口回流数据,但此前的数据显示,安徽回流的人口正逐步增加。具体来看,在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安徽回流人口达2万,2021年增加到9.7万人,对常住人口增长贡献率大幅增长。

从省内各市常住人口主要指标数据来看,这些增加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合肥。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合肥常住人口为963.4万人,较2021年的946.5万人,增加了16.9万人。

从数据来看,合肥的人口增量超过安徽全省增量,这也表明安徽省内除合肥之外,其他地级市人口数量总和在减少,足以说明合肥的人口吸引力正在增强。如今,合肥正向千万人口城市冲刺。

为什么合肥的人口增长能够“逆流而上”

?在曾刚看来,合肥抓住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机遇。

借助长三角一体化机会,合肥在接受长三角核心城市产业转移方面,特别是推动该市与其它长三角城市之间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合作方面,成效显著。与此同时,合肥的职业技术教育,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建设用地供给,均为合肥产业发展、吸纳就业人口提供了重要条件。

“在区域人口均衡发展方面,安徽可以充分利用国家发改委文件提供的制度红利,将皖北8城与长三角核心城市对口帮扶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推动长三角核心城市产业转移力度。”曾刚说道。

此外,他还指出,可以借助合肥都市圈建设契机,加强合肥与安徽其他城市的互利合作,充分发挥各城市的比较优势,吸引更多的安徽农民工回到家乡附近城镇就业,进一步改善人口空间分布。

东北三省负增长

一直以来,人口加速往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流动已是主流趋势,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也因此变成吸聚人口的重要承重地。在这种趋势下,2022年,河北、山东、河南、湖南、辽宁等省份的常住人口总量出现负增长。

在这些人口增量减少的省份中,辽宁2022年年末常住人口4197万人,比上一年减少32.4万人,是目前常住人口降幅最大的省份。此外,时代周报记者还注意到,东北地区的辽宁、黑龙江和吉林三省共减少86万人左右。

在人口自然增长率方面,黑龙江为-5.75‰,辽宁为-4.96‰,吉林为-4.07‰,在各省份的排名中均位列下游。东北三省常住人口下降、自然增长为负,意味着东北地区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人口外流趋势进一步加剧。

其实近年来,东北人口流失现象经常引发讨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东北三省总人口9851万人,规模依然较大,但比10年前减少了1101万人,由此给社会带来的变化也逐渐显露。

例如,曾经因为丰富煤炭资源而兴旺的鹤岗,也难逃“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宿命。随之而来的就是本地人口外流,不少人选择去其他省份务工和定居,当地房价也陷入了低迷。

对于东北地区人口外流的情况,曾刚分析称,东北三省人口减少、低出生率与东北三省年轻人口大规模外迁直接相关,受公共管理服务落后、民间投资不足、对外合作机制不顺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再加上东北地区对外招商力度和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传统国有经济占比过高,区域经济活力出现不足的情况,地方发挥人才作用的空间和条件有限。

相关内容

29省份常住人口数据:辽宁...
原标题:29省份常住人口数据出炉:浙江增量37万领跑全国,辽宁降幅...
2024-03-31 11:07:20

热门资讯

笑坏了!31岁网红“俄罗斯娜娜... 她的离开让我们开始思考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娜娜走了,真叫人心疼,也引发了大家对她跟老公王涛感情的揣测...
四川81岁大爷花25元嫖娼被抓... 都说“人不风流枉少年”,可事实上风流的又岂只有少年!近日,四川警方抓获一起嫖娼案件,便刷新了网友的三...
重度烧伤消防员刘攀女友宣布怀孕... 全身烧伤面积93%是个什么概念?一般情况下,烧伤50%以上就算是很严重了,93%几乎身上就没有完整的...
女孩退伍224天后收到部队转账... 【女孩退伍224天后收到部队转账,数说不尽的家国情怀】在山东泰安,一位名叫小樊的女孩在退伍224天后...
重度烧伤消防员刘攀女友宣布怀孕... 全身烧伤面积93%是个什么概念?一般情况下,烧伤50%以上就算是很严重了,93%几乎身上就没有完整的...
北方30℃以上区域将成片出现 ... 四月二十四日,江南、华南地区遭遇新一轮降雨。二十五日为此次降雨过程的峰值阶段,广东中南部局部地区出现...
南昌3人坠楼小区开发商曾涉贪腐... 在南昌的一场强对流天气中,不仅有1600多棵树被吹倒,还有4人死亡,10余人受伤。其中,南昌县伟梦清...
北京三里屯一男子遛“卡皮巴拉”... 近日,北京三里屯的繁华街头,一位潇洒的男子带着他的特殊伙伴悠闲地漫步,这一不同寻常的组合立刻成为了众...
青岛3人!2023西安交通大学... 答:简章上定的是在全国招收200人,但每年入围的人数是220人,因为它是按照1:1.1来进行招生,然...
312人!警方捣毁一大型卖淫团... 近日,在浙江省公安厅、绍兴市治安支队的统一指挥下,绍兴嵊州警方捣毁了一个利用网络平台介绍卖淫的跨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