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然》杂志2月26日社论,原题:为什么说终止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危险的愚蠢行为?关于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续签的持续拖延,有两点可以说明。好消息是:双方仍在讨论继续执行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已有45年历史的协定。该协定推动两国科研合作和学生交流达到历史性水平。遗憾的是,一方或双方仍有可能退出。这将是灾难性的,智慧和前瞻性思维必须胜出。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之前,两国之间几乎没有正式关系,互不信任程度高。科学合作被认为是打破僵局、开始两国人民联系的一种较快方式。1月31日,时任美国总统卡特和中国副总理邓小平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
诚然,两国寻求科技合作的动机不一样。对中国来说,这一决定是为了发展。当时的中国绝非现在这样的科研强国。研究美中经济史的学者朱利安·格维茨在《不可能的合作伙伴》一书中写道,中国领导人希望学习如何建立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以及如何利用科研促进经济增长,进而提高生活水平。而美国还有一个政治目标:在冷战期间引导中国远离苏联。
如今,虽然两国难以被称为“永远的好朋友”,但合作的成果显而易见。自协议达成以来,约有300万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学习。2021年,美国大学向来自中国的学生授予了8000多个博士学位。中美都是对方最大的科研合作伙伴。
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两国关系出现了负面转折。贸易和外交联系被削弱。在科研和高等教育领域,有一种说法认为中美科研人员的合作本质上是可疑的。这显然影响了双方的合作,也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一些无辜的研究人员受到监视。
哈佛大学物理学家约翰·霍尔德伦曾担任美国前总统奥巴马的科技事务助理,2011年,他与时任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续签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霍尔德伦说,该协定旨在确保互惠互利。这些利益既是国家利益,也是全球利益。
两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合作包括监测与改善空气和水质的项目,以及流域保护和减少电子垃圾的项目,均使双方受益。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称,与中国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关系之一”。
在应对全球挑战方面,中国、美国和欧洲的研究人员广泛合作,研究自然在人类繁荣中的作用。这一不断发展的研究成果,为当前把自然纳入经济价值评估的努力奠定了基础。
另一个重要但鲜为人知的项目是降低核扩散风险。中美一直在合作改造一种名为微型中子源反应堆的核研究反应堆,使其不再使用高浓缩、武器级铀作为燃料。这种合作促进了世界的安全。
还有气候变化。在经历了2022年开始的一段沉默期后,两国于去年再次开始对话。去年,美国加州与中国达成了一项协议,承诺减少碳排放并停止使用化石燃料。如果两国科学家不能保持研究联系,双方外交努力的成果就有可能遭到破坏。
经过45年的科技合作,美国和中国面临着偏离航向的风险。科研合作具有帮助应对中国、美国和世界所面临的诸多挑战的巨大潜力,结束这种合作将是一种危险的愚蠢行为。1979年,科学家们在局势高度紧张时打破坚冰。随着紧张再次上升,确保交流的畅通,可以从科研人员开始。
香港《南华早报》2月27日文章,原题:由于症结仍然存在,中美科技合作协定的续签可能会再次推迟北京和华盛顿之间一项关键科技条约的续签可能会再次推迟,此前6个月的续签于2月27日到期,而有关新条款和条件的谈判仍在继续。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26日在给《南华早报》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国务院正在代表美国政府就《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修改、扩大和加强保护进行谈判”。该发言人表示,无法提供有关谈判立场或“协议是否会在当前到期日之后延长”的具体信息。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丹尼斯·西蒙透露,协议可能会再次续签。西蒙表示,“我认为这不会在27日之前发生,但很快就会发生。在中国能够成为重要、实质性贡献者的时候,限制科技关系是愚蠢的。”他补充说,美国“不能让选举年的政治扼杀该协议”。(作者库什布·拉兹丹,乔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