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专项促就业政策要强化优化,对就业创业的不合理限制要坚决清理取消。各地都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围绕稳就业的话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明确要求。
毋庸讳言,在当前就业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少限制。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科技和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注意到,一些单位将35岁作为招聘“红线”,40岁及以上骨干被“一刀切”、边缘化的情况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在他看来,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也是支持国家生育政策、积极应对老龄化的关键群体,“中年人就业受到限制,将影响至少两代人的生计和发展”。
今年全国两会,“35岁门槛”现象引发了代表委员热议。“很多人做出事业来都是在35岁以后。仅用一条年龄限制就把他们排除在外,既不科学也不公平,更是对人才的极大浪费。”全国人大代表、温州大学研究员蒋胜男认为,放宽年龄限制将有助于部分岗位招录到社会经验丰富的求职者。
为应对这一不充分、不均衡的社会现象,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优化社会人力资源配置,胡卫委员建议将就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向40岁及以上人口倾斜,比如修订相关劳动法规,要求用工企业不得将年龄作为招聘、晋升或辞退的红线,并在各类企业中保证一定的40岁及以上人员比例。
如何支持中年人才职业转型?胡卫提出,要加强社会引导和企业引导。“一方面增加中年人才培训教育供给,助力其充电、加油,提升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中年人更多向非持续高强度或技术类工种转移,发挥其经验和技术优势,规避其体能相对不足的缺点。”
全国人大代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林勇则建议,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解放中年劳动力,并将其作为配合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举措。他指出,在人均寿命延长、婚育年龄推迟的当下,“35周岁限制”并不适应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需要。同时,放开“35周岁限制”有利于女性兼顾适龄生育与职业发展,是调整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红利的重要配套举措,既符合有关法律规定,也能更好保障每位公民的平等就业权。
林勇代表建议,机关单位应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探索放开公务员考试35周岁限制,在需要紧缺人才、高端人才、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和欠发达地区可先行试点,总结阶段性经验,再把成熟做法向全国推广。“更重要的是,这将会对全社会起到示范性作用,成为社会组织、个体行为的一个参照,解决就业市场的‘35岁门槛’歧视。”蒋胜男代表说。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