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风林火山》之前,必须要谈谈导演麦浚龙的《僵尸》,以及电影结尾的那场雪。当年麦浚龙的长片首作《僵尸》,以颇具风格化的影像,让港产僵尸片短暂回魂。在这部作品的结尾,麦浚龙让从不下雪的香港下了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那似乎是属于麦浚龙自己的城市影像基调:一种反常的冷峻,一个全然陌生的香港。而他也让这场反常的雪一直下到了《风林火山》。
《风林火山》里的香港雪夜
《风林火山》首先会引起观众注意的,一定是下不停的雪。麦浚龙从一开始就让人意识到,这部电影的舞台,并非是那常年炎热的亚热带香港。片中年代设定为1994年,但不是现实的时代背景,种种迹象推测,这可能是一个经历过核战争之后进入冰河期的架空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香港变得常年寒冷,海面结冰,昔日的金融中心变成了犯罪之都。《风林火山》中的数组人物,便是在这个哥谭般的暗黑香港中,为了毒品和利益互相厮杀,至死方休。
完全架空的世界观、低饱和度的色彩、极其讲究的构图、大量特效场面、精心营造的冷酷氛围,以及复杂难解、是非难断的人物关系,让《风林火山》和以往所有香港警匪片都不太一样,甚至可以说用“警匪片”这个类型去套用这部电影,本身就不大合适。《风林火山》里与其说是警与匪正与邪的对抗,不如说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战争。电影开头就是一场无差别杀戮:一群枪手大开杀戒,将铜锣湾变成了人间地狱。但这场杀戮背后的指使者及其目的,到最后都不得而知。《风林火山》中充斥着这些迷人但费解的设定,你可以感觉到每段情节和每个人物,都有着丰富的前史,甚至牵涉到这个世界内在的运转逻辑。这些背后的设定如此庞杂,乃至于132分钟也无法尽述,只能隐藏在叙事之间的缝隙,留给人无尽的想象空间。
《风林火山》的名字源自孙子兵法,麦浚龙以其代表一种冷酷的平衡,但电影的英文片名却另有一番意味:“Sons of the Neon Night”(霓虹夜之子)。这个名字的出现要追溯到这部电影的诞生之初。麦浚龙在十几年前就开始构思《风林火山》,在他带着《僵尸》前往威尼斯首映时,因时差影响而无法入睡的他,被窗外一片漆黑的夜晚所吸引,那是他在不夜城香港从未见过的景象:“因为晚上的霓虹灯和路灯把天空都照得很亮”。于是他开始思考没有夜晚的人们是如何生活的,这是该片英文名的来由,也是《风林火山》众生相的源起。
众星演绎的诸多“霓虹夜之子”,都有着各自的黑暗:金城武饰演的李雾童作为庞大集团的继承人,深陷家族内斗,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高圆圆饰演的心理医生刘思欣,作为贤内助以狠辣手腕为李雾童巩固着他的商业帝国,同时似乎也有着不可告人的野心;刘青云饰演的王志达,看似为警队鞠躬尽瘁,实则暗地里参与毒品交易,为了女儿的未来不惜铤而走险;梁家辉饰演的狄文杰是警队的心理专家,同为警察的妻子被变态杀手残忍杀害,但他依然为了某种执念而一次次凝视深渊;古天乐饰演的程文星是个冷酷杀手,只要价钱合适可以帮金主“清理”任何人或物,但一手血腥带来的无尽财富在他看来毫无意义,因为他剩余的人生都只是为了还清自己过去的罪孽而苟延残喘。
《风林火山》主创在戛纳,
从左至右依次为古天乐、高圆圆、导演麦浚龙、梁家辉,
金城武和刘青云未能现身本次戛纳首映
传闻《风林火山》的初剪版本长达七个小时,最终成片所呈现出来的,必然只是人物故事的零星切片,以及充满诠释空间的语焉不详。麦浚龙坦言他“只是把角色设定摆出来,让观众自行解读”,甚至认为如果观众看一遍就能明白,那反而会是一种失败。在《僵尸》一鸣惊人之后,麦浚龙没有选择继续拍摄《僵尸》的续集或前作,哪怕那是最容易成功的选择,因为他不想重复自己。他认为电影导演除了娱乐观众,更需要有勇气和决心去背叛观众。因此他执意要在电影里追求一种“陌生感”,这在《风林火山》里体现为独具一格的形式美学和末世观构建。麦浚龙意图打造仅属于这部电影的一方天地,为了具现这个虚构香港,电影的美术组在广东惠州一家钢铁厂内,以1:1的真实比例,耗费数月时间还原了铜锣湾的实景全貌。从演员到剧组还需要在广东30多度的高温中,演绎出一个零下30度的寒冷香港。
导演麦浚龙在《风林火山》拍摄现场
但这份野心的后果,就是长达八年的制作周期,据称高达数亿港元的夸张成本,以及牵涉其中的种种风波。麦浚龙在戛纳映后的采访中说道,希望香港电影能多一些不同的题材,更加地扩展眼界。这才是电影本来的样子。《风林火山》之所以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也是因为香港电影工业在走向衰落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如此一部充满野心与魄力的作品,不是回缩小成本制作,而是意图以新的类型突破重现昔日港片辉煌。正如《僵尸》那个“后继有人”的结尾,麦浚龙对香港电影的初心从未改变,因此《风林火山》最后无论成败,这份勇敢都值得尊敬。
撰文:陈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