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一周一篇,坚决守卫我的独居老头生活!
(零)前言
这部电影我还是花了一点时间去信任的。刚上线的时候看到了性别话题的推文,又看到了知乎义愤填膺的老兄们的反扑,这种带是非的作品给人感觉很危险。对于我个人来说,我筛选作品不是怕浪费时间,我是怕吃坏了肚子,影响了心情。
但还好我收到了一些私人推荐,所以我还是去看了,一看就爱住了,同时再一次认识到了互联网真是厕所,选手们情绪极端声音很大水平欠佳。所以我要夸一夸这部电影,以免真有人觉得这是什么性别议题片,这样就有些埋没了它的价值。《好东西》这种的电影,其实不太需要蹭热度,也就这两年性别聊得多。
当然我看完之后没刻意记内容,也没有像往常一样仔细琢磨什么,不是因为它不够格,而是因为心情太好。以下内容仅凭当时的印象,只讲亮点,不面面俱到。
(一)我需要学习的方面
《好东西》的情节非常之丰富,全程都充满了各种冲突、转折,短到几秒之内,长到好多幕之后。
就剧本安排来说,其实大部分电影都会拎出来那么三四个贯穿始终的人,然后安排剩下的NPC出场或者退场。这就会造成观影时很容易被观众摸到路子,相信大家平时看各种作品也都有这种体验,难免揣测编剧接下来是什么安排。
但是《好东西》不太一样,它给角色安排的内容和时长都非常地随机随性,表达意图非常之不明显。
与此同时,《好东西》这些鸡零狗碎的琐事又确实“玩得很新”,当然这与电影故事发生在上海和年轻人身上有着绝对的关系,但导演在处理食材的时火候的拿捏也是很高明的。
《好东西》从始至终很好地把握着真实感、严肃度、艺术性和逻辑成立,就像一个端着十字天平的剧本给你端了俩小时不翻车,这是真有东西的。
(二)我喜欢的理由
我太喜欢这部电影了,理由很直接。我已经离开上海两年多了,当时是因为疫情走的,后来总是也没有回去,只不过因为乐队排练演出常去而已。
当然人在哪里生活这件事我如今又有了新的理解,不重要,重点是我最美好的青春回忆是在上海度过的。
《好东西》里的主角团里就有一男一女两名乐手,并且乐队也在剧情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我必须要指出,《好东西》里的上海生活场景、人们的处事方式,正是如今上海最真实的样子。当然不是整个上海(上海巨大且复杂),应该说是在上海的年轻人们的一些缩影。
乐手生活超级真实,这些音乐人做音乐和不做音乐的时候就是那么个德行。嘴巴上百无禁忌,说话做事无厘头,平时做音乐时有着奇奇怪怪的执拗,酗酒的带着勉强打成平手的不幸,不酗酒的也仅仅是因为音乐并不是生活的唯一出口。
当然最重要的,他们在舞台上时,是绝对的高光。
推荐乐手朋友们都去看看这部电影,相对来说已经算是最准确,最不污名化,最不误解,不夸张这个群体的电影了。
(三)沪漂与上海生活
另一个环节的共情,是我看到宋佳扮演的单亲带娃妈妈给大家做面条时产生的,这一部分一定要单独来讲,很重要。
我曾经就是在上海生活的外地人,剧中的宋佳是女编辑,按照年龄是小领导级别,巧了我也做过一段时间编辑,所以很熟悉这样的生活。
我们国家很大的,上海只是城市之一。宋佳如果想做编辑,那就只能在上海飘着。现在已经不是能凭借鸿利扎根大城市的年代了,大家的生活也都看经济形势的脸色。回到老家,那拼的可能真的就不是能力了,甚至根本就没有你要做的事情。
所以索性,租个市中心的昂贵小洋房呗,反正攒不下什么大钱,就享受上海的腔调呗。让自己的破烂填满那些充满情调、下水道易堵的旧房间,虽然未来的生活一片黑暗,但人生反正也破碎得差不多了,完蛋日子完蛋过,你甚至还能寻找一些热爱和希望呢。
剧中大家介绍自己的方式也非常真实,大家都喜欢称呼艺名,喜欢聊起自己的身份。不是那种“名校毕业、有房有编”的身份,而是在自己领域做出成绩的身份。虽然在整个国家来看,后者显然那么地硬手,但在上海,无论是本地年轻人还是外地年轻人,这种规矩已经流行很久了。
房子都被有钱人买走了,编制一年比一年卷,还有那么多破碎的年轻人,总得有个去处吧。
当然上海终归也还是老中的城市之一,看不见的规则仍然冰冷残酷,可至少,明面上大家不会互相戳破,大家可以痛苦转移。
你只看到了钟楚曦扮演的女主唱为了男人心碎,为了原生家庭心碎,可那还是要比为了社会规则心碎梦幻不少吧。
(四)为什么会吵来吵去
《好东西》被很多影评描绘为围绕两个女人展开的性别主题电影,主要就是因为主角是离异带娃女,龟毛前夫、以及小情人鼓手两位男性角色有些脸谱化,所以战斗就开始了。
我说句公道话:都别吵了,大家一样菜。
且不论这是电影不是纪录片,作为真的在上海成长过的人来说,里面的事情我都亲眼见到过,尤其是那几位男性角色,翻翻通讯录就能找到高度契合的选手。
导演玩梗非常熟练、适度以及友善,可以说是把互联网上的垃圾食材去腥增香以后端到了银幕前。我必须得夸夸他,能有这种清醒和克制是不容易的,他肯定心知肚明这部电影随便挑点极端一点就能让声量票房更甚,但他没有,这年头抵得住诱惑的创作者真不多啦!
但我劝有些人不要给脸不要脸,明明是温和的次要的环节非要放大,非要蹭上性别对立,非要一叶障目,对于更加珍贵的人与人之间的温情视而不见。不要永远地活在话题的世界,信息的世界,世界是三维的,看到这样的电影,难道不该多挂念着身边的人和事吗?
须知时代会给人类的行为冠以各种不同的名字 ,但有些事是不会改变的。母亲因孩子变得强大、女人因幻想爱上男人、少年会因荷尔蒙走向熟女,热爱生活的人终将比困难强大一点,自私的人在亲情面前也会有恻隐之心。
这是一部基本上没有坏人的电影啊!多不容易啊!
甚至,《好东西》还没忘了点出最重要的根本矛盾,充满了责任感。当你看到半个班的小孩都出过国,而我们的小可怜女儿只去过山西时,你还有空关心那些不痛不痒的性别话题吗?
(五)私货
哎,《好东西》里流淌着人文关怀,可能太久没有被关怀过了。荧幕前是写作高手小女孩的童年,电影院里是百味杂陈的我。
我就是从小看书看坏了眼睛,作文会被挂到墙上的人,我就是那个哪里都没有去旅行过的小学生。我敏感地注意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伶牙俐齿从小就有大人说我讲话老练。
看到电影里有那么多人在努力地爱她,引导她,确实太令我动容。妈的,是我也会这样做的吧,有天赋又单亲的独特小孩我肯定是会出手的。须知小时候多引导一点,长大就会多顺利一点,一定是这样的。
但也只有上海能够组成各种奇奇怪怪的team,各种生活状态的人会因为奇奇怪怪的理由相遇吧。这些说话中夹英的职场人,这些逃避破碎人生的烂人,这些嗜酒如命的恋爱脑,都曾是我亲密无间的短暂朋友。不知道兄弟们过得咋样了,不知道是否已经像我离开电影院一样,走出了那个混乱和神奇的阶段。
《好东西》里看上去不切实际的温暖南方,也曾真的在我记忆里存在过呀。
(六)拾遗
至于其他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审美、比如镜头、比如笑点,一句话带过就是,能满足我眼睛的,应该能让大多数人有所收获了;能让我坐起来看的电影,那一定是真的很幽默了。
还有一件事:看的时候一定要放轻松,看完千万别跟互联网事儿逼讨论,好东西自己知道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