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熬夜似乎不可避免,加班、追剧甚至只是因为舍不得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由。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年中国居民睡眠白皮书》显示,我国居民平均入睡时间为凌晨0点1分,28%的人群夜间睡眠时长不足6小时。
冬天熬夜带来的损伤比其他季节更大。《黄帝内经》中提到:“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指的是冬季三个月应睡得早、起得晚,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按照传统医学理论,冬天人体的阳气原本就弱,而深夜到凌晨这段时间是一天中阳气最弱、最寒冷的时段。早睡是顺应季节变换的做法,如果这个时候不睡觉,即使穿再多衣服,人体也很难抵挡寒邪入侵。冬季早睡晚起还能躲避深夜严寒,防止寒气挫伤阳气,减少感冒。
“猫冬”这个词指“藏”好饮食起居,目的是藏精纳气,保存体力,增强自身免疫力,以便在春天万物复苏、各种病菌蠢蠢欲动时更好地抵御外邪侵袭。中老年人最好晚上9点左右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这样既能保证充足睡眠,又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日本诺奖得主山中伸弥的研究发现,夜晚人的抗压能力下降,防御系统处于低谷。当受到外界紧张性刺激后,身体系统难以及时做出有效反应,发生意外的概率会增加。因此,生活中要遵守生物钟规律,合理安排作息,尤其是冬天晚上不要熬夜,早睡早起,否则容易生病。
从时间上来说,晚上11点到早上6点是最佳睡眠时间,尤其是晚上11点到次日3点,深度睡眠都集中在这个时段。过了晚上12点就属于熬夜,越晚睡对身体伤害越大。熬夜后,身体会遭受多重煎熬:肠胃功能紊乱,胆汁、胰岛素分泌紊乱,消化性溃疡、胰腺炎、糖尿病等的患病风险增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褪黑素分泌过低,引起皮肤状态变差、早衰,女性还会增加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等妇科疾病风险;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增加5倍以上,会增加冠心病、心绞痛、血管痉挛、心律失常、心衰、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病风险;睡眠时间不足会导致健忘、恍惚、难以集中精神等问题,还会造成认知功能损伤;长期熬夜的人往往有情绪敏感等各种情绪问题,更容易悲伤或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