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字数:5177字
文案:小布学姐
审核:Freya学姐
图文设计、排版:Freya、北北
宝子们大家好,相信大家近日也已经关注到了韩国梨泰院的踩踏事件,花一样的年纪就此陨落,着实令人难过,在此对出事的所有同胞还有友人表示万分惋惜、痛心。因此提醒同学们出门在外一定要注意安全!希望以后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不要再有这样的事件发生了!
那么今天,学姐就此次热点事件带大家用传播学视角来进行解析,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01、事件梳理
2022年10月29日晚,韩国梨泰院举行万圣节派对发生严重踩踏事故,有超10万人参加这次万圣节聚会据韩媒报道,超200人伤亡,已造成151人死亡,含22名外国人,82人受伤,其中更有4位中国公民死亡。据目击者描述,踩踏事件发生在某酒店旁狭窄下行的胡同内,前方有人跌倒后,后方人流跟进鞥,造成严重踩踏。
韩国首尔警察厅当地时间10月30日晚间通报,截至当天18时,又有一名女性在梨泰院踩踏事故中因受伤过重而死亡。至此,29日晚梨泰院踩踏事故中的死亡人数已升至154人,另有130多人受伤。这是自2014年“世越”号客轮沉没事故发生以来,韩国发生的最严重的公共安全事故。
一时间,“梨泰院踩踏事件”登上了各大平台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密切关注以及热烈讨论,还有沉痛的哀悼。
02、从传播学视角进行解读
一
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
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是传播学新闻报道中的一个分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主要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安全以及社会安全事件,此次韩国梨泰院发生严重踩踏事故正是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
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报道是具有一定难度的。
首先,由于事件本身所处的环境、因素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未知影响,导致报道条件多方受限。与网络媒体及自媒体成文速度快相比,传统新闻媒体的报道难度大大提高,需在确定信源可信性的前提下方能形成报道。因此媒体在对于突发事件进行报道时,要做到二者时效性与真实性兼顾;
其次,媒体在进行突发性公共事件报道时,要注意对负面消息的把握尺度问题,在灾难性事件中找准报道方向,在进行准确报道的同时,注意人文关怀,不造成社会负面情绪的滋生,在弘扬社会主义新闻价值观的同时,传播正能量因素。
近几年,国内突发公共事件中由于其不可预知性给新闻报道带来极大挑战,网络报道容易失实,缺乏公信力。对此明确提出以全景式报道为主导,兼具深度思考和人文关怀、勇于创新的报道策略,为主流媒体报道实践提供思路。
二
国际新闻报道
国际新闻报道,是超越国家界限并具有跨文化性的新闻,或国际新闻是新闻在国际间的流动”。与新闻报道相同,国际新闻报道的要素依旧是——事实、媒介与受众。随着智能传播的快速发展,国际传播环境也发生相应变化,国际新闻报道的特点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革。在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传播下,将新闻报道与技术结合进行信息传播的过程:算法技术挖掘、分析数据信息,形成完整的信息生产传播链条,在报道领域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通常来说,国际新闻报道有三种常见的模式:
(一)“向中国说明世界”的国际新闻报道,主要通过本国媒体向本国受众进行传播涉及境外发生事件进行事实报道;
(二)“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对外新闻报道,主要通过本国对外媒体向境外受众传递将 国内事实;
(三)“向世界说明世界的”世界或全球新闻报道,主要通过国际化媒介将全球型事实、传递给国际社会受众。
在进行国际新闻报道时,还应具备细节意识,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细节意识是新闻工作专业度的重要体现
在一个全球化的新闻语境中,简单地复述新闻已经不再是国际新闻报道的优势所在。新闻的专业度首先必须要准确还原事实,客观呈现事物发生发展过程,而细节意识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就如同锦上添花。
(二)细节意识是弥补宏大叙事的一种重要工具
国际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新闻常常遭遇宏大叙事。记者在使用有限的话语描述宏大的异域故事时,常常因为重视国际大背景、国际关系和国际政策,而忽视了文章的易读性或者通俗性。国际社会的环境风云变化,这就需要报道者用细节展示弥补宏大叙事带来的缺陷。
(三)细节意识也是转变国际新闻陌生感的手段
细节意识是转变国与国之间陌生感的重要手段,细节意识让陌生和冰冷的国际新闻变得亲切,让读者有理由继续阅读和收看。能否充分挖掘细节,才是国际报道和读者观众发生直接关系的一个理由。否则,在一个未知的国度,发生了一件闻所未闻的事情,对于读者来说是缺乏吸引力。
塔奇曼曾说过: “新闻是人们了解世界的窗口,其功能是告诉我们想知道、需要知道,以及应该知道的消息”。随着中国与世界距离不断拉近,国际新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新闻价值,我国社会对于国际新闻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新闻报道在满足人民群众的信息需求和塑造其“世界观念”上有重要作用。
此次梨泰院踩踏事件,不仅体现在韩国当下政府对此次事件的全力抢救以及奋力报道,同时,来自世界各国的新闻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报道,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闻的即时性得以实现,同一时间,该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束迅速卷席世界各地的热点榜,各个国家各大媒体都对此事进行即时的报道,全球的受众也都密切关注着整件事情的一举一动,也在全网引起了激烈的讨论。
当然很多来自全球各地的友人们也都纷纷对在此次事件中遇难的朋友们表示哀悼、惋惜。当然,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报道方式,由于地域差异、文化差异、侧重点把控不当等原因,在这种即时、突发性的新闻事件报道中,也极易出现新闻失实、新闻舆论失焦的情况。
三
跨文化共情传播
共情传播,即个体在面对群体情绪情景时参与信息接收、感染、表达、传递分享的行为过程”或“共同或相似情绪、情感的形成过程和传递、扩散过程”。共情形成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交流、沟通、传播过程,离开了交流、沟通、传播就难以形成共情,而共情的表达更是一种传播过程。
跨文化共情传播可以视为一种能力、一种反应、一种现象,但只有当他被理解为一种可以具体实践的传播模式时,方具有可习得性与可借鉴性,对于解决国家形象建设、国际交往能力建设等现实问题更有切实意义。我们倡导的国家跨文化共情传播,是共识传播与多元客体的利益与关切,努力达成对中国总体形象的最大共识,让国际间认识的一个可亲、可敬、可爱的中国形象,使受众对中国形成一个总分融合、真切可感的认知系统。
事故发生后,立刻在中国社交平台引发广泛关注,像“微博”、“抖音”平台关于#韩国梨泰院踩踏事件#、#韩国梨泰院伤亡情况#的词条更是热搜不断。众多个体共情的形成需要一个大的环境条件。心理学界把这个大的环境条件概括为情境。情境就是在一个给定的时空场域中所展现出来的整体境况和环境条件,包括所有事物或信息,它能够影响或决定个体的情感、情绪及认识、判断。除去对于在韩中国留学生的热切关怀外,对于韩国人民的深切同情更是引发中国人民对此次事件强烈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
(微博、抖音平台对该事件的报道)
四
新闻真实报道与人文关怀的平衡问题
(一)把握新闻真实的大原则
随着事件发生引发人们极大关注后,因信息传播的渠道、方式都并非全出自官方,为急于抢占热点头条,假新闻、流言层出不穷,在网络舆论大环境下,新闻真实性该如何保证?报道速度变快的同时,如何更加准确呢?
新闻专业人员必须奋起捍卫新闻真实, 严厉查处虚假新闻, 不断增强媒体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 自觉坚持正确导向, 牢记社会责任, 维护新闻真实, 提高媒体公信力, 并以此保证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这不仅是党和人民的要求, 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网络舆论大环境背景下,除去严格监管官方舆论场,民间舆论场也应是守护的阵地底线。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强化自媒体自律, 完善制止虚假新闻的长效机制, 从各个环节进一步完善新闻制作流程和管理规范, 落实防范假新闻的措施。
(二)主流媒体应该起到舆论引导的作用
在新的舆论环境下,真实性依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而报道准确是新闻公信力的保障,在进行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报道中,真实性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往往要比速度更重要。在社交媒体时代下,受众早已习惯于接收碎片化的快速消息,早已不再满足于信息的及时与海量化,他们需要掌握的是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以及确保事实真相。
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在此更应该起到舆论引导作用,就此成为引导舆论走向、占据传播主动权和坚守舆论阵地底线的关键。反应快速,但莫随波逐流;力求事实,坚守新闻理念,这是主流媒体在新的舆论环境下的核心传播理念。
(三)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问题
越是在信息碎片化时代,越应该对舆论环境谨慎引导,在满足新闻报道客观、真实的前提下,也应注意保护群众的隐私,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在此件事件的报道中,看似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背后牵动的是一个个家庭,新闻报道在保证新闻真实的前提下,也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人文关怀,尽可能照顾到涉事家庭,展现新闻媒体是有温度、懂人情的,而非是机械化的操作流程。
以2014年上海外滩发生踩踏事件为例,在进行新闻事件报道的过程中,媒体也应该注意把握新闻事实及媒介伦理之道;在注重新闻事实的前提下,也应注意其中的人文关怀,这也是媒体的责任与义务。
⭐
说在最后
从传播学视角分析和解读此次事件,相信同学们会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韩国首尔踩踏事故向韩国总统尹锡悦致慰问电,同时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进入国家哀悼期,进行降半旗默哀,韩国大型娱乐公司SM也宣布暂停万圣节活动。相信之后也会有新的政策或规定来避免同类事件的发生,每一个新出现的规定背后都有一条血淋淋的教训,希望往后一切安好。
逝者为大,最后在此为所有此次事件中遇难的同胞及韩国友人祈福,祈祷伤者无恙!
参考文献:
[1]“上海外滩踩踏事故”报道中的新闻伦理问题[J]. 王英翠.新闻世界.2015(06)
[2]突发性公共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报道策略[J]. 杨悦.青年记者, 2021, (16):50-51.
[3]智能传播时代我国国际传播探究[J].张卓. 传媒, 2022, (5):59-61.
[4]论共情传播[J]. 赵建国.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21, 第43卷(6):47-52.
[5]捍卫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新闻[J]. 员红安.新闻采编.2007(06)
Ps: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任何问题,欢迎咨询我们~
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丨丨
【学习方法一览】
丨一些提升学习效率的小绝招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丨
【重要专题一览】
丨丨丨丨丨丨丨
【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解析】
【广告鉴赏】
丨6月广告案例积累丨丨丨
【广告学概论打卡复盘】
扫一扫,添加小助教(高分学姐在线)微信
欢迎扫码加入我们的QQ交流群
入群请备注:姓名+学校+专业
QQ群号:904786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