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浙江舟山的一家医疗机构中,放射科因未给两名正在进行X射线影像检查的受检者提供个人防护用品而遭到处罚。据当地卫生健康局执法人员透露,该机构的放射诊疗人员承认,由于患者数量多,防护服穿脱不便,为了操作便捷,忽略了提醒受检者穿戴防护装备。因此,岱山县卫生健康局已对该医疗机构立案调查,并执行了相应的行政处罚措施。
关于医疗辐射的剂量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其实际影响可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辐射源相比较。例如,乘坐飞机飞行1万公里大约会受到0.05毫希沃特(mSv)的辐射,而每日吸烟一包的人一年内受到的辐射剂量约为35mSv,这一数值显著高于多数医疗检查的辐射暴露水平。
具体到不同类型的医学检查,辐射剂量各有差异:一次胸部X光检查的辐射约为0.025mSv,相当于飞行5000公里;牙齿X光片的辐射更低,为0.014mSv;乳腺钼靶摄影的辐射剂量约为0.4mSv;头颅CT检查的辐射量则达到2.6mSv;尿路造影约为3mSv;普通CT扫描约为10.6mSv。而PET/CT检查,通过技术优化,每次检查的辐射量控制在7至10mSv之间。
尽管X线、CT及PET-CT等检查存在电离辐射,但根据国家规定,医疗辐射应用需遵循三大原则:确保检查的必要性、采取最佳防护措施及限制个人接受的剂量。尽管CT检查的辐射量可能比普通X光高数十倍乃至更多,这主要取决于设备性能、扫描区域及图像清晰度等因素,特别是心脏CT的辐射相对较高,但所有医院实施的CT检查均确保在安全辐射范围内。对于需要频繁接受CT复查的肿瘤患者,即使一年内的累积剂量不超过100mSv,也是相对安全的,不会在检查后产生持续辐射效应。至于辐射剂量更高的PET-CT检查,尽管其总辐射剂量超出日常背景辐射的3至5倍,但每年进行1至2次,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