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琪 路董萌 见习记者 郭辰昊 淄博报道
去年“赴淄赶烤”,今年“进淄复烤”。
清明节期间,淄博烧烤再次掀起热潮。烧烤店门前排起长队,不少店员每天忙到凌晨3点,仍然供不应求。如今,在“甘肃天水麻辣烫”“哈尔滨冰雪游”等众多爆火网红城市产品中,淄博烧烤的“复烤”再度引发关注。
经历了去年的爆红和降温,今年的“复烤”有何不一样?过去一年,淄博烧烤又给淄博带来了什么?“长红”的密码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近日记者来到淄博。
淄博烧烤
现状:“复烤”依旧火爆
在社交平台上,金岭日日鲜与老赵烧烤的“反向商战”打响后,来打卡品尝的游客越来越多,淄博烧烤“复烤”模式开启。
日日鲜重新装修营业后的第二天,早上8点刚刚开门,便有游客等待进入。10点半正式开烤,大院内的小桌少有空闲,一天的忙碌从此刻开始。
这样的工作状态,老板毕士成早已习惯,他称之为“疯狂”。“工作日的人相对少一些,周末的人太多,甚至排队到下午一点。”
连续的忙碌,店里人手不够。不久前,毕士成在社交平台发布招聘公告,被雇用的人多少都有经验,“基本的递串儿、穿串儿,不需要教,直接上手的录用。”
每天毕士成都会开车去购买六七百斤牛羊肉,人多时,中午能全部卖完。有些外地游客特意跑来品尝,排不上队时,毕士成也有些许无奈。“地方有限,全部坐满300人,不停地烤串,卫生都没时间打扫,又坐满人。”
打卡日日鲜的游客
老赵烧烤的火爆程度不输日日鲜,日均接待四五百人,已成为常态。71岁的赵厚军,只要出现在店里,周围便会围满前来打卡的游客。
做了30多年烧烤的他,坚持亲自烤串。一番忙碌后,院里的游客渐渐少了。赵厚军也终于有了休息时间,坐在马扎上发呆,脸上略带疲惫。
他坦言,淄博烧烤出圈后,来品尝的人越来越多,虽然感到有些累,但更多的是高兴和自豪。“有些远道而来的人,住在酒店,就等着吃我老赵的烧烤,有的连着吃两三天。”
老赵烧烤 赵厚军
“我的头发都熬白了。”刘静的正味烧烤店(水晶街店)坐落在淄博市区,每到夜晚降临,屋里屋外坐满了人,门口还排起长队。清明假期,人流量更是迎来高峰。“牛羊肉每天需要准备1000多斤,营业额是平时的两到三倍。”刘静说,那几天每天要工作十六七个小时。
如今,不管是淄博深处的村庄,还是中心城区的繁华街道,淄博烧烤的“复烤”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企查查显示,借淄博烧烤火热出圈的流量,2023年烧烤相关企业注册量达12.32万家,同比增长23.81%,其中,淄博市注册量同比增长29.53%至737家,超全国增速。
排队点餐
变化:城市发展热潮升温
去年“赴淄赶烤”,今年“进淄复烤”。一年时间,淄博烧烤出圈带来的效应,助力城市发展的热潮再度升温。
首先带动文旅业的发展,八大局、海岱楼、红叶柿岩、潭溪山等景点成为热门打卡点。《2023 年淄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 6114.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6%;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30亿元,增长68.4%。
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假期,淄博城市旅游消费增长势头强劲。
美团数据显示,2024年清明假期淄博文旅订单量(含景区、住宿、交通等)同比增长超130%,除本地用户外,还有来自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多地的用户选择在假期前往。淄博站、淄博北站、顺和客运淄博汽车总站累计发送旅客超过19.16万人次,旅游热度涨幅同比超过200%。
潭溪山 图源网络
这样的变化,出租车司机齐先生感受颇深。“单子很多,比以前好跑。”齐先生早前多在市区跑车,淄博烧烤出圈后,临淄、淄川等地区也成为他的拉客范围。
“很多外地游客从淄博站下车后,首选住在张店区,去网红店吃烧烤,更多的人会选择打车。”一顿烧烤,打通市区与村庄的链接,也盘活了淄博其他地区的资源。
淄博烧烤的带动作用辐射到当地人,也吸引了外地人落脚淄博。看到流量带来的商机后,有人去当烧烤师傅,有人在八大局开了网红店铺,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淄博烧烤带来的福利。
去年5月,原本从事餐饮行业的小张跟着师傅学习烧烤后,来到日日鲜成为一名烧烤师傅。一年的历练,他也见证淄博的变化:“外地游客来来往往,淄博的人文越来越和谐。”
八大局火爆的炒锅饼店
如今,八大局市场已成为年轻游客的打卡点,南北向街区尤为热闹,众多网红店铺在此聚集。紫米饼店、炒锅饼店等特色小吃店遍布街头巷尾,几乎每隔几步就能见到一家。
东北人老杨去年关掉自家饭店,来到八大局做起炒锅饼的生意,非节假日店铺门口时常排起长队。谈及为何选择淄博,她坦言,一方面是看到流量红利,另一方面则是淄博淳朴民风和良好营商环境的吸引。
对于本地人孙女士来说,感到更多的变化是“淄博越来越热闹”。为了迎合发展,她将原先的冷鲜肉店更换为奶制品店,向更加年轻态发展。
淄博烧烤的出圈也催生了相关供应链的发展。其中,肉类、蔬菜、调味品等原材料供应扩大规模,烤架、烤炉等设备制造商也获得更多的订单。产业链的延伸和拓展,为淄博的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密码:高质量“长红”
网红现象虽常如昙花一现,但对城市而言,长久的流量与持续的“出圈”才是真正所求。
从“赶烤”到“复烤”,淄博似乎抓住了“长红”的密码。
淄博主打一个真诚。
开启线上预约通道、提供21条烧烤专线、在烧烤专列上为游客准备贴心小礼物……淄博提供一系列配套服务,拉近与外地游客之间的距离。
景区推出优惠、提供青年驿站等措施,意在多方发力“留住”流量。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感受到淄博的诚意”“在淄博感受到久违的烟火气与纯真”。
央视曾评价淄博烧烤:“每一个出圈的背后都有很多人在努力,只有做到真正的接地气,就一定会有人气,每一个‘一夜成名’都是厚积薄发。”
重新装修的日日鲜
山东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山东大学文化和旅游研究中心主任王晨光表示,非典型旅游城市淄博的火爆,不仅带动旅游业发展,更彰显好客山东人内在的品质与待客之道。
他认为,淄博烧烤“长红”的密码在于文旅市场的转型,从文化名胜转向生活体验,满足了游客追求更高质量休闲旅游和情感体验的刚性需求。
除了真诚,淄博采取一系列全面而有力的措施,从成立协会到控制物价,再到强化食品安全和治安巡逻,形成一套高效的治理组合拳。目标是“长红”,而非短期繁荣。
早前,有资本试图花重金去抢占本地烧烤店的店面。淄博推出允许在八大局门口摆摊的政策,每个摊位每天只收20元卫生管理费。这样一来,高价入手的店铺失去价值,防止了资本搅局,同时也保留了原汁原味的淄博本色。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得住、站得稳,进而行得远,深耕地方优势产业是关键。
淄博早已在烧烤产业上做足功课,向着高质量产业发展。不仅开创小饼卷肉串的新吃法,还持续壮大烧烤产业链。从上游的农业、畜牧业到中下游的加工业、物流业,及时供应,确保烧烤产业的稳定与持续。
“今年的烧烤热相较于去年更为理性,体现出高质量发展。”王晨光表示,于店家而言,淄博烧烤如今已转变为稳定的产业,尤其对于有品质、有品牌的老店,无疑是一大喜讯。
夜晚的正味烧烤店已坐满
从经济学方面来说,王晨光认为,淄博烧烤带来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虽不同于传统工业,但其长效和持续的作用对淄博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旅游业,具有利好影响,不应以用工业化的预期去判断,但需以更长远的视角来看待。
如今,淄博烧烤已走向全国,不少省外商家想要复制“淄博模式”。据数据统计,国内共有66家企业起名为“淄博烧烤”,其中52家成立于2023年,占比78.79%,多集中在去年4—6月。
然而很多商家运营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虽使用“淄博烧烤”的名字,但并未真正传承淄博烧烤的风味和文化。
如何因地制宜复制“淄博模式”,身为淄博市张店区烧烤协会会长,又拥有多家分店的刘静颇有心得。她称,“淄博模式”在省外的成功复制,不仅要借助于淄博持续的文化输出,还要将淄博烧烤的品牌效应一同辐射。
如今,淄博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以烧烤为着力点,抓住“长红”的流量密码,一场“复烤”正如期举行。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