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深刻阐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战略基点、必然要求、最终目的。作为东南沿海省份,福建肩负着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使命,我们将牢记嘱托、开拓奋进,全面落实“四个更大”重要要求,加快打造富强福建、创新福建、活力福建、幸福福建、美丽福建、平安福建,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彰显福建担当、展现福建作为。
坚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决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经济思想,成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引领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推动我国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前行。国内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21万亿元、翻了一番,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二位,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特别可喜的是,新时代1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成效,不仅体现在量的合理增长上,更体现在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明显提升上,第一产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第二产业创新驱动深入推进,第三产业重点领域蓬勃发展,转型升级成效显著,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福建的发展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10年来,我省创新动能加速释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优,经济总量连跨3个万亿元台阶,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5.3万亿元、增长4.7%,增速居全国前列;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连跨3个千亿元台阶,2022年达538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跨3个万元台阶,2022年达43118元。如今的福建,经济更具实力,市场更有活力,发展充满动力,迈上了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站在了新的更高历史起点上。
这些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实践充分证明,“两个确立”是我们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也是做好经济工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力量之源和信心之源。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我们更加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落实落细开局之年经济高质量发展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信心、抓住机遇,多措并举、埋头苦干,努力走在前列、勇挑大梁,做到政策服务齐努力,内需外需同发力,政府市场相互联动,供给需求相互促进,全力促经济、惠民生、保安全,奋力实现今年一季度“开门红”、二季度增长稳、三季度势头强、四季度成效好,拼出个高质量发展新天地,努力为全国大局多作贡献。
提升产业发展实力。产业是福建发展的基石,产业强则经济强,产业稳则经济稳。我们将坚定不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引擎,聚焦创新平台、创新机制、创新人才短板,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设福厦泉科技创新走廊,高标准建设省创新研究院、创新实验室;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今年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8%以上、国家创新型企业突破1.1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突破2800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竞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把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作为新赛道,加快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与新医药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大力培育生态主导型“链主”企业,打造世界级动力产业集群。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以上、“小巨人”企业100家以上。把传统制造业转型作为着力点,突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深入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六大工程”,以实施1000项省重点技改项目为突破口,加快纺织服装、食品、机械装备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促进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等万亿级支柱产业提质增效,不断提升产业集群形态和质量。把“四大经济”作为增长极,发挥特色优势,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力争今年数字经济增加值达3万亿元以上、海洋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全国前列。
深挖国内需求潜力。总需求不足是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我们将全力推动市场需求积极改善、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把促进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完善政策措施,实施扩消费“八大行动”,深化“全闽乐购”,抓存量恢复、抓流量扩增、抓增量拓展。巩固文旅消费复苏势头,全力推动福字号系列产品消费。大力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让消费旺起来、市场热起来。把扩大投资作为重要抓手,强化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拉动社会投资,加快重大交通、能源、水利、5G等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一批稳基础、优结构、利长远的项目,确保158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500亿元以上。今天的产业项目就是明天的效益,今天不储备项目,明天经济就会断档。我们将完善全省招商工作统筹机制,紧盯产业链缺失环节、紧盯龙头企业、紧盯高新领域,锲而不舍强链补链延链,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后劲。
提高改革开放张力。福建今天的发展和成绩得益于改革开放,未来的前途和希望也一定要靠改革开放。我们将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善于用改革的思维、改革的意识和改革的方法,破解难题,勇闯新路。巩固提升三明医改成果,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落实落细全国统一大市场23项分工任务,推进福州、厦门、泉州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支持泉州开展盘活低效用地试点,加快推动数字政府智治化、数字社会智慧化、数据要素价值化。深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挥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论坛等平台作用,高质量建设海丝核心区,高标准打造金砖创新基地,加速推进中印尼、中菲“两国双园”项目,建设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重要通道;抓住全球产业链重组带来的机遇,强化产业链精准招商,走出去、请进来;加快外资“双百项目”转化升级,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持续发力市场采购、跨境电商、海外仓等新业态,推动“福品卖全球、全球买闽货”。深入推进闽台融合发展,坚持以通促融、以惠促融、以情促融,打造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深化闽台电子信息、石油化工、现代农业等产业合作,加快建设厦金共同生活圈、福马共同家园;完善台胞在闽就医、住房、子女就学等制度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深化寻根谒祖、信俗交流,推动两岸乡亲走亲走近。深入推进引侨资聚侨力汇侨智工程,吸引更多海外侨胞积极投身家乡建设,共同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激发经营主体活力。经营主体活,高质量发展就根基稳。我们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持续优化环境,让创新创业创造源泉在福建充分涌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资金要素获取等支持政策,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强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实施营商环境创新改革行动计划,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免申即办”“掌上办”,全力打造能办事、好办事、办成事的“便利福建”。
增强城乡区域粘力。城乡互动融合、区域一体化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我们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五大振兴”齐头并进,突出产业振兴这个重中之重,推进“一村一品”建设,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建设特色现代农业,推动实现农业现代化;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接续推进农村建设品质提升五大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促进县城人口集聚、产业集中和功能集成;优化镇村布局规划,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深化新时代山海协作,完善发达地区对相对不发达地区结对帮扶机制,推动闽东北、闽西南两大协同发展区建设取得更大进展;完善老区优先、适当倾斜的政策体系,加快建设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彰显生态环境魅力。生态文明是福建的金字招牌,绿色是福建发展的底色。我们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更高起点建设生态强省,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福建的骄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当产业项目、经济增长速度与生态环境发生冲突时,宁可放弃项目,宁可速度降下来一些,也要保护好生态环境。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推动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积极开展低碳城市、园区、社区试点,加大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等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建筑垃圾等固体废物循环利用。积极拓宽“两山”转化路径,深化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碳排放权交易,巩固提升林业、海洋系统、生态农业碳汇能力,促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绿色化。
保持安全工作定力。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我们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坚决守住粮食和能源安全底线,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夯实农村水利基础,完善储粮基础设施,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53万亩以上;建立健全能源安全响应机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快煤炭储能基地、油气储备设施建设,扎实做好电力保供工作。坚决守住经济金融风险底线,全面辩证看待房地产、金融、财政风险,标本兼治、远近结合,统筹做好风险防范处置,有效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确保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坚决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时刻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态度,拧紧安全生产的责任链条,强化危化品、燃气、自建房、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增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我们将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抓党建转作风、抓作风促工作,顺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提高领导经济能力。深入学习习近平经济思想,从中找思路找方法、解困惑解难题,提高认识和把握经济规律、分析研判经济形势、应对经济运行复杂局面的能力。深钻细研经济领域专业知识,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切实养成常态化经济运行分析的习惯,提高统筹兼顾、科学调度的本领,做到一叶知秋、抓早抓小,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
提高谋划政策能力。全面评估存量政策,企业反映好、实施效果好又符合中央精神的,该延续的延续,该加码的加码,该扩围的扩围;企业反映不好、效果一般的,该打补丁的打补丁,该调整的调整,让政策管用实用、发挥效用。及时谋划增量政策,多储备加强版、升级版政策,确保形势变化时能及时推出、稳住预期。高效兑现政策红利,全面提高政策知晓度和兑现便利度,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做到免申即享、应享尽享。
提高调查研究能力。突出“深”,大力传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倡导的“滴水穿石”“四下基层”“四个万家”等优良作风,放下身段、扑下身子、沉到一线,到田间地头去、到企业车间去、到社区农村去、到项目工地去、到窗口等一线单位去,真正把情况了解清、了解透。突出“真”,“少看花瓶和盆景,多看后院和角落”,敞开胸怀、光明磊落跟劳动者、企业家谈心,不陶醉于顺耳话,真心听逆耳言。突出“实”,以实的态度把准问题,以实的行动“解剖麻雀”,善于从基层和群众的源头活水、生动实践中提炼有益经验,让政策举措更加符合实际情况、顺应群众期待。
提高真抓实干能力。大力倡导“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牢记大道至简、实干为要,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雷厉风行、紧抓快办,今天的事不拖到明天,早干晚干早晚都要干的事一定早干。自觉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多做有益于人民群众的实事、社会满意的好事、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正确事。坚持发扬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斗争精神,敢于挺膺负责、不怕担责,敢于攻坚、不甩包袱,不干看起来热闹、实际没有效果的事,多行排雷拔刺、为当下解忧、为后来铺路的务实举措,一件事一件事去做,一年接着一年去干,积小胜为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