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于4月24日下午抵达上海,展开了他任内的第二次访华之旅。早在今年年初,美方就表达了访华意向,尽管表达了对话意愿,但实际行动才是中美沟通中更被重视的部分。
据“玉渊潭天”微博消息,美国国务卿布林肯4月24日下午已抵达上海,开启他任内的第二次访华行程。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布林肯于4月24日至26日访华。据美媒报道,中美关系趋于平稳,但仍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威胁两国关系稳定。报道称,布林肯将会见商界领袖,然后于周五(26日)前往北京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举行会谈。
在此次访问前夕,美方仍通过知情人士透露消息及媒体炒作特定议题,试图以此积累谈判筹码。然而,这种依靠制造舆论压力以施加影响的做法,真的能如愿奏效吗?
据海外媒体报道,布林肯此行将接续财政部长耶伦的话题,继续谈论所谓中国“产能过剩论”。这一观点甚至令一些美国经济分析人士感到困惑,他们指出耶伦的言论与西方经济学基本原理背道而驰。
美媒对“产能过剩论”的持续报道聚焦于哪些领域?2022年,焦点在于中国半导体行业;进入2023年,报道转向了中国的“新能源产品”,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为揭示美方的叙事策略,我们特别对涉及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相关报道的趋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报道量峰值恰好对应耶伦访华期间,另一波显著增长出现在8月23日,缘由是一家全球行业分析机构预测到2030年欧盟将从中国进口超过120万辆电动汽车。显而易见,无论是在半导体还是新能源汽车等中国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美媒皆将其描绘为“过剩产业”,并每当中国新能源产业展现竞争力时,便借此话题大肆炒作。这反映出,美媒对中国“产能过剩”的关注实质上是对中国经济亮点与突破的关注,折射出美国对中国新兴生产力发展的深深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