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山今/文)完结六年后,《如懿传》再次掀起了一波吐槽狂欢。
星星之火从B站开始,渐渐烧到各大社交平台,热搜不断、新梗频出,比起这部剧开播时的吐槽盛况,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懿传》再次被吐槽背后,是观众对粉丝过度维护的反抗,是过时的创作被正视,也是一次时代精神的转向。
01 围剿《如懿传》始末
去年7月,一位名为“没事卡了”的B站游戏UP主,做了一期在游戏《模拟人生4》内还原《如懿传》场景的视频,并吐槽《如懿传》剧情不合理。
命运的齿轮由此转动。
同为游戏UP主的西敏寺,很快被大数据推送了没事卡了那期吐槽《如懿传》的视频。
“我刚好当年看过《如懿传》,完全认同她的看法,又是游戏同好,当下就关注了。结果有剧粉应激,评论攻击她,说她没看过剧胡说。她为了证明自己不是胡说,开始正式一集接一集详细吐槽《如懿传》,反击这些攻击,特别精彩,吸引了很多人来看。”西敏寺告诉搜狐娱乐。
吐槽《如懿传》的队伍逐渐壮大。西敏寺说,“她(没事卡了)一个人一张嘴肯定是讲不全面的,更新速度也跟不上观众日益高涨的需求。后来几个眼熟的吐槽UP我都在她评论区里面见过,大家基本都是因为在看她视频的时候发现了更多槽点,不吐不快,才开始自己录视频的。”
不久后,西敏寺也加入了这场吐槽《如懿传》的行动。
《如懿传》吐槽视频评论区的粉丝维护让西敏寺很不能理解,有一次为了反驳一个人,他气得半夜睡不着觉,一怒之下打了好几千字回复,冷静之后又全删了。
“这几千个字对牛弹琴实在是浪费了,别人也看不见。我不如把这些想法说给能听得进去的人。于是我就开始自己做吐槽视频了。”
截止发稿,西敏寺从精神分析角度做了17期《如懿传》吐槽视频,播放量最高56.5万,粉丝从之前的1000多涨到了5.5万。
“粉丝确实是做吐槽之后涨的。我本来做的游戏就冷门,粉丝也就一千多。从我选择做冷门游戏起,就没指望过有流量,现在也不觉得这算是‘流量好’。”西敏寺说。
轰轰烈烈的吐槽之后,是下架冷静期。
陆续有UP主做的吐槽《如懿传》视频被下架,西敏寺也收到投诉,被下架三期视频。
西敏寺告诉搜狐娱乐,“我自己是没收到演员本人投诉,我收到的是北京中视瑞德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投诉,导致视频下架的。投诉原因就是版权。”
中视瑞德文化并非记录在案的《如懿传》出品方,而是一家负责版权管理的综合服务商。《与凤行》《画江湖之天罡》相关视频因版权原因被下架,也来自他们的投诉。
西敏寺也担心版权问题,“平头百姓谁想沾官司啊。关于影评使用原剧片段算不算侵权,我查的结果是模棱两可。”
为了避免最糟糕的情况,西敏寺将吐槽视频里的画面做了处理,不放原片,也在不断呼吁观众不要为她做宣传了。
“本来就没有什么收益,万一成哪天成被告了,要我赔个千八百万,我是赔不起。平台吃着影视音这碗饭,又不给个明确的规定。好歹给打一个版,告诉大家什么样的做法算侵权,否则这不是让UP主们拿身家性命滚地排雷嘛。”
02 口碑的起起落落落落落
正如如懿那曲折的一生,《如懿传》的经历也算得上离奇曲折。
最开始,它是万众期待的大项目——名义上的《甄嬛传》续集,影后周迅坐镇,提前放出的剧照也彰显了主创不错的审美。
西敏寺也曾是期待《如懿传》的观众之一,“我就是第一批观众,这阵容相当有吸引力。作为一个普通观众,对这些戏骨大花,那都是有滤镜的,觉得肯定是好剧,稳了。”
在《如懿传》等待上卫视的漫长时间里,《延禧攻略》抢先网播,并成为了暑期爆款剧。彼时还有不少观众替《如懿传》惋惜生不逢时。
直到《如懿传》正式播出,口碑迅速陷入争议。
在头几集中,周迅饰演青樱,少女时期的如懿。演员明显不符合角色年纪的状态以及不被观众认可的妆造,让这部本该“熹妃回宫”的大剧,获得了“甘露寺”的待遇。
西敏寺现在还记得看完《如懿传》第一集后的感觉,“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糟糕,一种茫然、迷惑、失望……扭在一起的复杂情绪,一次体验终身难忘。”
(西敏寺供图)
之后,围绕《如懿传》的争议与骂声还有不符合历史、宣传用语不当等等。
直到剧集播完,《如懿传》的风评才逐渐好转,豆瓣评分也从6.5涨到了7.5分。
相比甄嬛、魏璎珞,如懿实际是宫斗的失败者,《如懿传》则是一部为失败者著书立说的作品。
在采访中,导演汪俊认为如懿完成了精神上的逆袭,“她到最后是拒绝紫禁城的。她在死之前,把所有跟紫禁城、跟皇上有关系的东西全部毁掉了。她是一个自由的灵魂,她要的是她自己内心的解放。她真正获得了自由,她用死来解脱。”
这种极具悲剧性的立意,或者用导演的话说,“更高级”、“更文学”、“美学的含量更高”的表达,是后来很多观众喜欢《如懿传》的原因。
支持者认为,如懿完成了“皇后的出走”,实现了“精神自由”,《如懿传》打破了宫斗剧的套路,也颠覆了成王败寇的强权逻辑。
播后第二年,《如懿传》被下架,观众已经没有观看正版剧集的渠道。如果不再被反复提及、观看,那么《如懿传》大概会被这样记录——播前备受期待,播时深陷争议,播完口碑回升。
再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在长尾效应越来越被重视的这几年,不少老剧都被反复观看,也获得了很多新观众,如《甄嬛传》《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琅琊榜》《新三国》等等。
谁能想到,《如懿传》会以如此滑稽又荒诞的方式达成了“长尾效应”。
03 《如懿传》的不破与不立
六年之后再看,《如懿传》的口碑再次翻车其实不无道理。
在剧集的幕后纪录片中,导演希望观众把《如懿传》当成艺术片来看。但在实际操作中,《如懿传》没有打破太多宫斗剧的固有套路,也没能立住新的范本。
即便它选择了所谓宫斗失败者作为主角,但《如懿传》里的故事仍是千篇一律,被框在了那一方宫墙中。谁怀孕了,谁失宠了,谁买通了谁的宫女太监,谁想扳倒谁,谁又陷害了谁的孩子,不过就是这些事。
《如懿传》里刻画的后宫群像,大多也是脸谱、刻板的工具角色。
比如主角派的海兰,前期胆小懦弱,试图远离后宫争斗却一直被有心之人打压、欺负。在下了瓢泼大雨的那一天,她再次被皇后罚跪,感叹命运不公,遂黑化,华丽转身成为替如懿乘风破浪的工具人。
既缺乏对人物复杂性的侧写,连黑化过程也是千篇一律,100部影视作品中可能会出现101个这样的角色。
在西敏寺看来,《如懿传》中只有女主角是值得分析的人物,“这是为如懿建立的梦中世界,除了她自己算‘人’之外,正反派都是满足她的工具,都不具备独立完整的行为逻辑。虽然魏嬿婉确实有闪光点,也很可怜,但本质上还是推剧情的工具人,被贴了反派标签,被强行降智,做些损人不利己的非正常操作,就挺无语的。”
至于主创们想立住的“精神反叛者”如懿的形象,也陷入了逻辑无法自洽的局面。
姑母死之前嘱咐她不要忘记乌拉那拉氏的荣耀,纪录片里也承认如懿有要成为皇后的家族责任。
但在剧中,如懿几乎没有为当上皇后发挥太多的主观能动性,实在看不出有家族的压力。
又说如懿生命最核心的点是“一生一次心意动”,真心爱着青梅竹马的皇上,也真心相信皇上爱着她。
但剧中并没有太多两人年少时相知相恋相爱的细节,问就是“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实在叫人难以相信他们的情比金坚。
在幕后纪录片中,主创称他们想讲的是“帝王夫妻的婚姻围城”、“探讨人性的各种可能”、“对封建帝王式婚姻的控诉”。
周迅说:“在这个故事里,如懿一次一次心寒,其实我觉得就是一个爱情的过程,会慢慢地消失掉。”
用爱情的消亡、婚姻的悲剧为皇帝和妃子的关系做注脚,或许从一开始就走偏了。
一个封建制度下的后宫女子走向悲剧,最值得书写的原因大概不是爱情没了,而是结构性、体制性的悲剧。更何况,甄嬛的娘早就说了,皇帝和妃子算不得寻常夫妻,还有君臣之分。
至于如懿最后断发的“精神反叛”,《金枝欲孽》里有最终离开后宫追寻自由的女性,《甄嬛传》里也有不愿参与后宫的沈眉庄、叶澜依。
04 老剧的新时代解读
六年时间,《如懿传》从局部翻车沦为了大范围翻车。但类似新时代新解读的故事,不止有《如懿传》。
早在几年前,观众就完成了对《还珠格格》的重新解读,最重要的标志是令妃形象的反转。
小时候看《还珠格格》,只觉得处处帮助主角团的令妃娘娘实在温柔善良,但如今,颇为流行的说法是“看似善良的令妃实则充满心机”、“小燕子和紫薇都是令妃固宠和对付皇后的刀。”
《甄嬛传》里的安陵容则完成了“反派”到“我即安陵容”的转身。
剧集完结多年后,自卑敏感又内耗的安陵容,成为了打工人自我投射的对象,没有背景,不被看重,兢兢业业,摸爬滚打。
和安陵容类似,《如懿传》里的魏嬿婉,从“反派大BOSS”变成了“真大女主”。
在剧中,她是害人无数、不值得被拯救的大反派。而当代年轻观众,却看到了她卑微的出身、被霸凌的悲惨过往、往上爬的野心、大胆果决的性格。
出身不好但上进的魏嬿婉受到欢迎,而拥有很多、相信爱情却看不上魏嬿婉的如懿,反倒被观众抛弃。
从这其中的转折,或许也能窥见时代精神的变化。
在琼瑶时期,主角还都是善良的灰姑娘,而配角大多是不安好心的富家女。那时的观众,相信只要奋斗,终会逆袭的童话故事;相信只要清者自清、诚实善良,河神就会赐你一把金斧头。这很大程度上符合当时的社会环境,观众还未致富,但遍地是机会。
20多年过去,如影评人毛尖所说,国产影视剧已经成为了“按地位、财产分配颜值,按颜值分配道德和未来”的地方。
主角变有钱了,反而配角是出身卑微又恶毒的人。观众也不再相信靠自己就能闯出一片天的童话,在爽文中找寻自己不会拥有的人生,在“安陵容们”身上看到自己。
对于观众来说,这是“每一部剧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对于创作者来说,这或许也是一种警示,比起迎合时代,更要超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