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燕婷】
4月1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对以色列发动大规模无人机和导弹袭击,行动代号“真实承诺”(True Promise),由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批准发动,当中包含至少3波攻击。
据以色列媒体和接受以媒采访的消息人士透露,伊朗对以国本土发射200多架无人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并被美国、英国、以色列和约旦先后拦截,以色列、约旦、伊拉克和黎巴嫩一度关闭空域。以色列更是在第一波无人机攻击后,便下令国防军(IDF)从多个基地撤出,同时提高防空战备状态,并指示戈兰高地北部边境、埃拉特(Eilat)、迪莫纳(Dimona)和内瓦蒂姆(Nevatim,内盖夫地区)居民留在避难所附近。
而亲伊朗的“抵抗轴心”(Axis of Resistance,或称“抵抗之弧”))则在宣传上呼应德黑兰攻势。首先是黎巴嫩真主党,其宣布向戈兰高地的以色列导弹和炮兵基地发射数十枚火箭;胡塞武装则发布两段伊朗无人机击中以色列的宣传影片;伊朗支持的伊拉克民兵“真实承诺军团”(Faylaq al Waad al Sadiq)公开祝贺“伊拉克伊斯兰抵抗运动”(Islamic Resistance in Iraq)参与针对以色列的攻击;伊拉克的亲伊朗政党巴德尔组织(Badr Organization)也发布一张庆祝伊朗袭击以色列的图片,称“我们是复仇的罪犯之一”。
伊朗本身当然对袭击进行表态,其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在“X”平台(推特)上发文称,这次行动是为回应以色列4月1日轰炸伊朗驻大马士革大使馆、杀害革命卫队官员,并称“真实承诺”行动“已可视作结束”。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则警告美国不要干预袭击,并称伊朗已准备好弹道导弹平台瞄准“该地区的多个美国基地”。伊斯兰革命卫队附属媒体则警告约旦,如果约旦参与以色列对伊朗攻击的回应,它将成为伊朗的“下一个目标”。伊朗防长阿什蒂亚尼(Mohammad-Reza Gharaei Ashtiani)更是公开放话,伊朗将对任何允许以色列利用其领空或领土对伊朗进行反击的国家给予“果断回应”。
整体来说,这次袭击昭示伊朗与以色列博弈的进一步升级;而美国虽没有直接参与这场冲突,却正在陷入“怎么做都输”的难堪境地。
当地时间4月14日,从以色列阿什凯隆眺望,以色列反导系统正在拦截从伊朗发射的无人机和导弹。图自IC Photo
伊朗与以色列的“胆小鬼游戏”
如果先分析伊朗与以色列的动作,其实双方都在一定程度上评估了美国的下一步,并以此大玩“赌你不敢”的“胆小鬼游戏”(Game of Chicken,又称懦夫赛局、小鸡游戏)。
首先是作为“败家子”的以色列。长年以来,以色列凭借犹太金融资本的庞大势力,在美国政界、商界、媒体界、学术界据有江山,确保了不论以色列如何霸道、如何残害人权,美国都会有声音为以色列开脱辩护,甚至无条件满足以色列的所有舆论与军事需要。而这一情境也让以色列从“亲儿子”走向“被宠坏的败家子”,不仅持续勒索美国为自己背书,更是试图颠覆美国的中东棋局,前者最明显的案例就是巴以冲突,后者则是以色列与伊朗的反覆龃龉。
在巴以冲突上,不论特拉维夫多么义正辞严、多么理直气壮,众所周知,以色列建国本身就是美国支持的不正义占领,巴勒斯坦的悲剧则是一场漫长的种族隔离乃至屠杀灭绝。而且,以色列之所以至今未被屠杀罪名缠身,也没有被绝大多数政治学教科书定义为“人权问题国家”,同样是因美国的持续保驾护航。
问题是全球舆论正在脱离美国掌控,尤其是在“东升西降”的时代潮流下,全球南方甚至欧美内部,都有不少人对以色列的暴行感到不满,也连带对西方国家的集体失语感到可耻。但美国又因前述的犹太金融资本因素,无法不支持以色列大开杀戒,结果就是让自己在冷战后建立的“道德话语”碎得更彻底,让本就只剩余晖的自己更加速跌下神坛。
接着是以色列与伊朗的冲突。如果巴以冲突只是以色列裹胁美国替自己背书,以伊冲突就明显是要将美国绑上中东战车,阻止其撤出中东转向印太。原因也很直接,从以色列的视角出发,在伊朗不断扩张势力范围的背景下,美国留在中东才是自己最好的战略庇护,因为不论是约束力未知的《伊朗核协议》,或是让早就放弃抗以的阿拉伯国家与自己建交,都比不上美国当靠山、亲自对抗伊朗来得安全。
所以早在加沙战争牵引出的这波冲突前,以色列就时常对叙利亚的伊朗目标发动攻击,不论是借道叙利亚前往黎巴嫩的真主党,还是部署在此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都曾是被攻击目标。2023年加沙战争爆发后,以色列更是提高了打击频率,甚至不惜玩火“炸馆”,为的不只是裹胁美国支持加沙战争,更是要把华盛顿长期拖在中东。
而在这些攻势中,以色列布置了两重“胆小鬼游戏”情境:一是针对美国,以色列赌的是华盛顿不敢得罪犹太金融资本、抛弃自己,所以才敢持续打击伊朗军事目标,就是认定不论自己对伊朗进行多严重的袭击,美国都只能乖乖来帮自己收拾善后,恐吓伊朗不要轻举妄动,同时增加军事部署;二是针对伊朗,以色列赌的是德黑兰会考量美国介入的风险,所以不敢真的对等报复,只能每次“誓言报复”后打落牙齿和血吞,但其实如果伊朗真有动作,以色列便更能依靠第一种情境,把美国拖在中东。
无论如何,正因美国长期纵容以色列“败家”,才有今日的惊天炸馆后引来伊朗报复。
当地时间4月13日,拜登会见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讨论伊朗对以色列的袭击。拜登在通话中告知内塔尼亚胡,“你赢了”,但美国反对军事回应伊朗。截图来自以色列时报
只是伊朗也不是省油的灯。长年以来,对美国、甚至域内众多阿拉伯国家来说,伊朗都是不折不扣的“不良少年”:虽被制裁束缚、缺乏庞大政经实力,却凭格斗实力在乱局中打出一片天,也就是在这次巴以冲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抵抗轴心”。
伊朗的第一步,是利用黎巴嫩内战(1975-1990)的漫长混乱,将黎巴嫩真主党打造成“什叶新月”的北线前锋,对以色列北境形成包围,为“抵抗轴心”奠定早期基础。
伊朗的第二步,是利用美国入侵伊拉克(2003-2011)的机会之窗,在伊拉克扶持“马赫迪军”(Mahdi Army)等亲伊朗民兵,这些组织不仅与革命卫队、真主党长期合作,更在局势稳定后直接转型政党,成为伊朗干涉伊拉克的棋子。在此期间,伊朗也逐渐把手伸向巴以冲突,拢络了被阿拉伯国家普遍厌弃的哈马斯,不仅为前者提供大笔资金军备,还接待庇护哈马斯干部,例如哈梅内伊(Ali Khamenei)就曾多次接见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Ismail Haniyeh)。
伊朗的第三步,则是利用“阿拉伯之春”的十年乱局。首先是2011年爆发的叙利亚内战,伊朗为支持阿萨德(Bashar al-Assad)政权、强化对叙利亚的控制,在叙利亚组建了多个什叶派民兵,甚至直接将革命卫队派遣到叙利亚境内;接着是2014年爆发的“伊斯兰国”危机,伊朗借机强化了在伊拉克的部署,并且开始协调“抵抗轴心”的跨国作战;再来是被“阿拉伯之春”引爆的也门内战,伊朗大力支持胡塞武装,在沙特南境埋下不安火种,也拥有了干扰红海水道的能力。
基本上2020年1月苏莱曼尼遇刺时,“抵抗轴心”已在中东多地完成部署,既为伊朗开辟了战略纵深,也让德黑兰在中东拥有至少6个战略棋子:黎巴嫩真主党、加沙的哈马斯与“巴勒斯坦伊斯兰圣战组织”、也门的胡塞武装、伊拉克的亲伊朗民兵、叙利亚的亲伊朗民兵。整体来说,不仅完成了针对以色列的两条北方战线,也对沙特形成了南北包围。
“抵抗之弧” 资料图来自央视客户端
而面对这种局面,沙特选择了退让,希望用淡出也门战场来换取胡塞停下攻击,同时让自己专心发展经济、推动“2030愿景”的产业改革,所以才有2023年的沙特伊朗复交,其背后逻辑不是两国的忽然心灵契合,而是沙特放弃抵抗、选择躺平,接受自己已被伊朗南北包围的现实。
但以色列明显选择了升高对抗,只是从结果来看,这种强势作风驯服不了伊朗,新一轮巴以冲突后的情势便是如此。以色列强势进军加沙、意图铲除哈马斯,并没有让伊朗因此弃车保帅,而是换来德黑兰对“抵抗轴心”的广泛动员:黎巴嫩真主党几乎每天都有动作,伊拉克、叙利亚的亲伊朗武装也对当地美军进行攻击,也门的胡塞武装则首次频繁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无人机,并攻击国际水域的商船。与2021年巴以冲突中胡塞仅向哈马斯提攻口头支持相比,这次的伊朗明显展示了更强大的反以、反美攻势。
而正如以色列炸馆背后的战略豪赌,伊朗这次报复同样有自己的“胆小鬼游戏”算盘,也就是赌美国在撤出中东、转向印太围堵中国的战略背景下,不会重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的剧本,派遣地面部队决战伊朗,而是只能进行有限报复,例如扩大打击伊朗在叙利亚、伊拉克、也门的军事目标。基本上,也正是因为“赌美国不敢开战”,所以伊朗敢在这波巴以冲突中高调表现,展现“抵抗轴心”都听自己号令的跨境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