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检查(CFP 图)
本报讯 (融媒体记者张沼婢)《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35岁至44岁居民中,牙结石检出率为96.7%,牙龈出血检出率为87.4%;12岁年龄组的牙周健康率为41.6%。随着年龄增加,牙周健康率逐渐下降,55岁至64岁年龄组的牙周健康率仅为5%。该报告还显示,相对于高发的患病率,群众的口腔健康意识明显不足。
口腔健康有哪些高频误区呢?一起来听听泉州市牙医师协会副会长、副主任医师王东涛的介绍吧。
误区一:洗牙会让牙齿松动。“洗牙之后,有人会感觉牙缝变大了,其实,洗牙本身并不会导致牙齿松动。”王东涛说,之所以会感觉“牙缝变大”,甚至出现说话漏风的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方面,原本牙缝间堵着的牙垢被清理掉了,自然就漏风了,牙齿间甚至出现“黑三角”空隙;另一方面,原本牙缝被红肿的牙龈堵住,洗完牙后牙龈不肿了,就会出现牙龈退缩现象。因此,牙齿松动与洗牙无关。即便每日准时认真刷牙,还是需要洗牙。因为牙菌斑的生成速度远大于人们的刷牙频率,只通过刷牙来洁牙,牙菌斑的量只会越来越多,建议每年洗一次牙。
误区二:老了掉牙很正常。其实,只要坚持科学的口腔卫生维护,牙齿一般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脱落。做好口腔卫生保健,远离牙周炎的困扰,一口健康的牙齿可以陪伴人们一生。王东涛提示,牙齿一旦缺失,就会影响口颌系统的健康,所以一定要尽早治疗(镶牙或种牙)。如果缺牙时间较长,旁边的牙齿就会出现倾斜等,不仅让健康的牙齿受到影响,还会给以后的镶牙或种牙带来困难。
误区三:乳牙早晚要换,有龋齿不用治疗。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龋齿俗称蛀牙,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儿童蛀牙可导致牙体缺损,严重影响牙颌系统的生长发育,造成面部发育不对称;而且蛀牙还会引起疼痛和感染,影响儿童的进食和咀嚼,进而影响消化和吸收,延缓孩子的生长发育,降低抵抗力。除此之外,若不及时接受治疗,蛀牙还可能会对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误区四:牙痛就拔。一些患者平时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牙齿,发生牙病时又不愿治疗,一到医院就要求拔牙。对此,专家建议牙齿医治应以保牙为主,牙齿不用拔时就不该拔,而且牙痛时往往不能拔牙,以免发生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