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运城博物馆考察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
文物不仅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印记,是全人类的共同文化遗产。在人类的起源上,在北非的法尤姆,发现了距今3500万年前的高等灵长类化石,因此,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论断得到了考古界的长期认可。但在运城出现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猿类化石,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并命名为“世纪曙猿”。同样,还是在运城市,西侯度先民们在180万年前就发现了火的妙用并开始用火,开启了迄今为止中国乃至世界人类用火的先河;60万年前,运城市的匼河古人已经开始掌握锤、砸、碰、砧石器加工等技术,最早进化为黄河流域的渔猎部落,初透出“农耕文明”的曙光。
要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物艺术品。以运城为例,运城历史悠久,文脉厚重,因“盐运之城”得名。在运城博物馆内,围绕“一缕曙光”“一堆圣火”“半个蚕茧”“一席荒帷”“一池白雪”“一位圣人”“一处唐塔”“一座浮桥”等独特文化基因,搭建承载历史、传承文明的平台。这些文物艺术品既反映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也记录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历史情况和艺术风格,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工作方针,以敬畏之心、珍爱之心、责任之心,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健全推进文物事业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物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文化发展动能,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让文物更好地“活”起来。
要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让文化遗产更好地“火”起来。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支绵延五千多年不曾中断的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山西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居全国之首,并有18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和149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对我省来讲,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就要坚持以文化旅、以旅彰文,走全域化、差异化、品牌化的发展路子,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进一步提升文化旅游品质。要提高文化遗产的知名度,充分借助广播、电视、网络等新媒体,开展好文化遗产各类宣传教育活动;要运用好现代科技力量,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要开展好各类专题展,用AR、VR、3D等数字技术,给文化遗产带来全新沉浸式场景,建设群众精神文化家园,点燃文化遗产“烟火气”,让文化遗产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更好地“火”起来。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遍布神州大地历史文化遗产,无一不彰显中华历史之悠久、山河之壮丽、文化之丰厚。让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贡献。(陈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