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驻柏林记者 王怀成
德国联邦议院(议会下院)6月3日投票批准对联邦德国宪法进行修改,在相关条款中增加了以下内容:为加强同盟和防御能力,联邦政府可以为联邦国防军设立专项基金,金额不超过100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130亿元),并排除“债务刹车”条款(即宪法中联邦政府结构性赤字不能超过GDP的0.35%的规定)的限制。德国联邦参议院(议会上院)于6月10日正式通过了该宪法修正案。
德国联邦政府提出的所谓“特别国防基金”,将为联邦国防军增加1000亿欧元的额外预算,用于联邦国防军更新和补充装备。这也将使德国由全球军费支出排名第7的国家,一跃超过印度,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第三大军费开支大国。额外投资还将确保德国迅速弥补此前的不足,达到北约2%的国防开支目标,即将GDP的至少2%用于国防。
原因似乎一目了然,这笔资金就是为了应对俄乌冲突造成的新安全形势而设立的。在俄乌冲突爆发几天后,德国总理朔尔茨就宣布了大规模的重新武装联邦国防军的计划。他承诺“从现在起,德国每年用于国防的预算将超过GDP的2%”,并表示目标是建立高效、高度现代化的联邦国防军。朔尔茨相信,“德国很快将在北约框架内拥有欧洲最大规模的常规军队”。他说,此举不仅会大大加强德国的安全,也会显著加强盟友的安全。
1000亿欧元怎么花?这笔专项资金将在未来几年内为联邦国防军采购从夜视仪等士兵个人装备到飞机、坦克等武器装备。德国媒体报道,美国军火商将是德国此次大规模军事采购计划的最大赢家。1000亿欧元中的最大部分,即其中的约409亿欧元将用于为联邦国防军空军采购飞机。目前联邦政府已经决定采购美国F-35隐形喷气战机,另外还将采购60架CH-47F重型运输直升机以及若干以色列的“苍鹭”无人机。另一个超过200亿欧元的采购项目是添置数字无线电设备以及将联邦国防军卫星送上太空以实现军队通信能力现代化、保障网络安全。此外还有193亿欧元和166亿欧元用于海军和陆军装备的采购,相对较少的20亿欧元将用于采购士兵的“服装和个人设备”。
全世界都高度关注,德国联邦国防军的建设目标又是什么?德国政府希望通过增加这笔额外资金,使联邦国防军尽快从一支多年来被认为主要在海外执行维和任务的军队,转变为一支能应对因俄乌冲突而动摇的欧洲和平秩序、能够增援北约东欧外部边界的部队,真正成为一支可以随时投入战斗的全天候待命的国防军。德国外交部长贝尔伯克表示,德国已制定了整体方案,使联邦国防军更加强大,更好地履行德国在北约的义务。
事实上,德国国防预算多年来稳步增长。2014年国防预算为324亿欧元,2017年增至370亿欧元左右,2020年约为450亿欧元,2021年已达到近470亿欧元。但据报道,德国武装部队的装备更新和现代化却并未随之得到重视。近来不断传出联邦国防军的旋风式战斗机、直升机因老旧和缺乏维护无法起飞,主战坦克因缺乏配件达不到作战要求以及弹药丢失等事件。
俄乌冲突开始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作战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三个多月里,围绕国防军建设问题,德国执政党和主要反对党联盟党之间重翻旧账,相互指责对方是造成联邦国防军现状的罪人,就连默克尔执政时期也被批评为国防军建设被耽误的16年。好在双方最终达成妥协,达到修改宪法所需票数。但德国左翼党、选择党等在野党对联合政府为增加军事预算而不惜修宪的决定表示强烈反对。
毕竟基于一战、二战的教训,战后欧洲各国对德国加强军事能力历来疑心重重,历届德国联邦政府对此也十分谨慎。但德自民党主席、联邦财政部长林德纳则认为,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欧洲各国不仅不反对,反而希望德国加强军事力量。他解释说,他与联盟党就该特别基金的谈判是在财政部大楼里进行的。几十年前,这里曾是纳粹德国空军总司令戈林的帝国航空部,纳粹德国在这里推行军国主义侵略。林德纳说:“当时,欧洲害怕德国强大的军事实力。而今天,欧洲担心的却是德国军事能力不足。现在,我们已经共同改变了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
由于德国乃至西方在俄乌冲突上的立场,俄罗斯对于德国加强国防军建设保持警觉。俄方认为,德国正在“重新武装”。这一用词似乎在提醒人们不要忘记二战的教训。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说,特别基金的计划“进一步证实柏林正在重新武装”,“我们非常清楚结局将是什么”,暗指纳粹德国在1930年代的重新武装计划。俄《观点报》网站也发表题为《德国重燃军国主义有何威胁》的文章指出,德国总理宣称德国应当建立欧洲最大规模军队,若这一承诺变成现实,德国社会某种程度上的军事化肯定会随之而来。
有分析人士指出,冷战结束时,德国军队有45万人,现在下降到大约15万~16万人。如果德国想恢复到冷战时期的军事能力,实现朔尔茨雄心勃勃的设想,至少还需要增加一倍以上兵力并为其提供装备。当前德国已经取消义务兵役制,军人是职业化的,这也意味着扩建军队非常昂贵。德国强军梦不是靠增加1000亿欧元就能一蹴而就的。
(光明日报柏林6月13日电)
《光明日报》( 2022年06月14日 12版)
上一篇:发展数字经济 共建数字中国
下一篇:两部门调整汽车贷款最高发放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