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否经过最高检核准追诉
是该案犯罪嫌疑人能否负刑事责任的关键
因为三名犯罪嫌疑人均未满14周岁,是否会凭着年龄逃脱法律的严惩,成为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特别是此前,一名男孩残忍杀害4岁半女童,因男孩作案时不满12周岁,无刑事责任能力,被当地公安决定撤案。男孩被送到一所专业机构接受心理矫治,时间是6个月。据了解,这个时间已经是规定期限里最长的了。目前,女童父亲正提起刑事申诉,同时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
相似的案例,也让人们更加担心,对未成年人犯罪无可奈何的境况会再次上演。
但此次三名犯罪嫌疑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已经说明了不同。
2020年12月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从14岁降到12岁,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也正是这一次立法调整,让本案的3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了更大的被追诉可能。
有法律学者表示,该案能否经过最高检核准追诉,是三名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能否负刑事责任的关键。
据新京报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苏明月解释,只有经过最高检核准追诉,案件才能进入刑事司法程序,由法院经过审判定罪量刑。由于未成年人不适用死刑,如果构成重罪且情节极其恶劣,最高可被判处无期徒刑,送入未成年人管教所(相当于未成年人监狱)服刑。
如果最高检没有核准追诉,案件就要退回到行政系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有关规定进行专门矫治教育,送到专门学校,设置专门场所,进行闭环管理。
对于最高检是否会核准追诉,有律师认为可能性很大。河北十力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王文广律师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认为,“根据目前披露的案件细节看,3个初中生应该属于故意杀人,而且手段残忍,致人死亡,我认为最高检最终会同意追究刑事责任。”
严惩还是挽救
社会争论不休
但追究刑事责任,和人们“杀人偿命”的朴素正义观仍有很大差距。
实际上,出于对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容易冲动,难以自我控制等特点的考虑,世界多地都坚持依法惩戒和教育挽救相结合的原则。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就明确指出,对未满18岁的人所犯罪行不得判以死刑或无释放可能的无期徒刑。我国刑法也明文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相关立法的本意,在于治病救人,给走上歧路的未成年人改过自新的机会。但越来越多的人发现,法律的保护却成为一些未成年人犯罪的挡箭牌。
20年到22年,全国检察机关审查逮捕未成年嫌疑人分别是3.7万,5.5万,4.9万,被审查起诉的未成年嫌疑人分别是5.5万,7.4万,7.8万。2022年审查逮捕和审查起诉的人数比2020年分别上升30.2%和42.8%。
未成年人恶性犯罪的案件时有发生,挑战着整个社会的道德底线,甚至还出现“14岁少年被抓叫嚣还能再偷400天”等知法犯法的尴尬情形,也真有人凭着年龄逃脱了法律的严惩。
即使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进行了下调,但激烈的争议依然没有停止。
此次案件发生后,不少网友再次呼吁降低或取消刑事责任年龄,要求严惩未成年人犯罪,法学专家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撰文表示:我国刑法曾经以14周岁作为有无责任年龄的标准,在法律上推定不满14周岁,没有是非对错的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这种法律逻辑清晰明了。但是,法律的生命是经验而非逻辑。如果经验事实不断地证明法律逻辑存在问题,那么这种逻辑命题就值得修正。从发生过的多起不满14岁的孩子实施杀人等严重犯罪的案件来看,认为他们缺乏是非对错的辨认能力或控制能力的法律逻辑很难服众。
最后,他认为:但是法律能做到的就是对于犯下弥天重罪的孩子,依然要进行必要的惩罚,只有惩罚才能带来改造的效果,让人知罪悔罪。
END
金牛融媒 · 掌上金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