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鲍亚飞
说来不稀奇,树龄上千年的都有,而它只有大概180年;其实却罕见,这树是桑树,树上的叶子叫桑叶,结出的果子叫桑葚。
明面上的事,大家都知道:桑树采桑,以桑养蚕,蚕吐丝,丝成衣。
背后的故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桑树分野生小叶和嫁接大叶两种;种在田地里的桑树多则30年,少则十几年就可能会枯死腐朽——主干高约1米(方便采桑),树径20厘米——能长成大腿粗细的少之又少。
最近,在淳安千岛湖边出现的这棵桑树,民间不少人都冠之以“桑树王”的称呼。树主干高约5米,树径近50厘米。
很多养了一辈子蚕的蚕农说,这么大的桑树没见过。
1】采药归途,塌方形成的水潭边发现桑树王
发现这棵树最早是在2020年晚秋。
这一天,淳安浪川双源村王玉(化名)正在连岭山挖草药,黄精、白芨、金线吊葫芦之类的。
临近下山,他走到一处小山湾。“应当是上一年有塌方,这里形成了一个百十平方米的水潭。”他也是第一次到这个地方,从距离上看,再走十几二十分钟就能到山脚,山脚有路,离家也就不远了。弯腰洗手的功夫,他在池塘边看到了一根树,树形很好看,很粗。
“对植物我还是有点了解的,树皮、树根看了半天竟然不知道是什么树。”他只知道几乎所以山上的树都怕水,如果常时间被水泡着非死不可。但那树却有点奇怪,“大概有一半树根泡水,难怪树顶有大的枯枝。”他用药锄挖了巴掌大小一块树皮,细看,可能是一根野生桑树。
王玉家也养蚕,儿时就随着父母挖桑园、摘桑叶,几十年下来,他没见过这么大的桑树。
“太大了,几乎不敢信。”半信半疑,第二天,他选择向乡政府汇报。
2】桑树王180岁了,要保护它,需要帮它挪窝
县乡两级的农林专家很快到了现场,几个观点很快得到统一:经辨认,王玉发现的这根树确为桑树,树龄约180年,非常少见。因为桑树王根部部分泡水,生长环境需要得到改变。
淳安县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肖建京解释,一般的人工栽种桑树第四年会进入丰产期,15年左右产量明显降低并进入淘汰轮种阶段。“直径30厘米以内不稀奇,达到50厘米很少见。”他本人从事蚕桑领域多年,也曾专门寻找过巨型桑树而未果。“林业部门对林木有普查,但桑树作为经济作物并未进入普查领域,所以有关大桑树的记载不可见。”
“桑树王生长在山腰处,大型机器无法上山,泡水问题比较难解决。”浪川乡政府相关负责人会同专家进行了多次论证,为了更好地保护,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通过桑树王了解本地的蚕桑文化,当地最终确定了移摘的方案:确定新地点、确定移栽时间、确定移栽手段,以及运输方案。
今年3月初,万物尚未发芽,一场针对桑树王的保护行动在连岭山展开:修剪枝干、搭好三根固定支撑秆、利用金属“葫芦”吊装移动……在对桑树根部进行稻草绳全捆绑后,桑树王一米一米向山下移动。
3】桑树王成了蚕农眼里的“网红”
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罕见的桑树王最终落户浪川乡小镇客厅后院。
当然,在移栽过程种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技术人员的额外关照。
一个月的时间过去,听闻桑树王消息而来的参观者甚众。
“养了几十年的蚕,种了好多茬的桑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粗这么高的桑树。”
“还真的是桑树,这叶子,这葚花,稀奇、稀奇。”
“桑树很快就要结果,桑树王结出来的桑葚那岂不是更难得?”
年轻的、年老的,男的、女的,大家在浪川小镇客厅看到桑树。桑树王成了蚕农们眼中的网红。
“一方面能更好地保护桑树王,另一方面通过桑树王让更多的蚕农和游客了解、关注本地的蚕桑文化,一举多得。”浪川乡相关负责人说,当地的蚕桑种养殖历史长、文化浓郁、经济作用明显,更深层次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积淀将给本地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促进作用。
小时新闻记者了解到,淳安县是浙江省蚕茧重点产区。蚕桑是淳安四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优质蚕茧比重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0%。全县各个乡镇共有上万户养蚕,桑园面积约8万亩,高峰时期蚕桑年总产值突破3亿元。
进入4月,桑树王已经发出新芽。如果你去,记得浪川小镇客厅后院,请远观细看,然后感受当地千年的蚕桑文化。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