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萍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节气过后是春耕备耕的好时机。“轰隆隆……轰隆隆……”连日来,我国春耕从南到北大面积展开,各地纷纷开足马力,开启春耕“加速”模式。
农业稳,天下安。确保农业稳产增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农业生产必须始终抓紧抓好的大事要事。近日公布的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优化农业科技创新战略布局,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这其中,各地要始终紧盯“科技”这个关键点,竭力提高生产效率,才能为农业现代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春耕备耕,种子先行。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中国科技工作者在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取得了诸多新突破。中国超级杂交稻单季亩产达到1200公斤,再次刷新超高产世界纪录;中国水稻研究所、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等单位合作绘制了基于1万余份水稻样本的群体变异图谱;江苏盐城,曾经弱土薄收的“盐碱地”变身高产田……从杂交水稻到耐盐碱小麦,科技创新让“好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为中国粮食安全提供坚强保障,让我们端稳端牢“中国饭碗”。
在传统春耕中,大多数农户往往根据“杏花朵朵开,春播巧安排”等农时谚语进行农业生产,总是起早贪黑,与天气“赛跑”。现如今,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植入”,智能科技装备持续“亮相”在田间地头。自动驾驶、耕作科学高效的智慧农机,极大提升了传统农机的耕种效率;无人机洒药、机械化播种,将农户从繁重的体力活中解放出来;智能化集中育秧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北斗“天眼”助阵、无人插秧机下田、数字技术加持……无处不在的“黑科技”,大大提升了春耕备耕效率,一幅充满“科技范儿”的现代农业春耕图给田野带来无限希望。
春耕有科技,人才来助力。发挥科技助力春耕的最大效果,关键在于人才。当前,各地围绕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强化科技引领作用,组织引导农技推广人员、农业种养大户、农业企业骨干参加专业培训工作,提高科技春耕水平。同时,发动农技专家、专业人才等力量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开展指导服务,通过线上集中授课、田间实训和精准服务等方式,面对面、手把手解决新问题、传播新技术、普及新成果、培育新农民,确保科技助农落在实处、细处,为春耕生产提质增效。
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丰收在春耕。春耕备耕是确保全年粮食稳产保供的关键,当前,华夏大地正在绘就一幅充满“科技感”的春耕画卷,为全年粮食丰收奠定坚实基础,为“稻花香里说丰年”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