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娱乐专稿(胖部/文)
《与凤行》站内热度破30000,只用了25小时39分钟。
这样的数据并不让人意外。此前搜狐娱乐曾发文指出,基于赵丽颖的国民度和路人缘,视频平台希望靠这部剧去拉动整个市场的观剧热情,为此拿出了近年来罕见的宣发投入,成功让该剧在开播前就成为破圈话题。
因此开播当日,该剧不仅在网络端毫无悬念地拿下全网榜一,电视端也凭借在湖南卫视CSM全国网收视率0.97的数据,创所有省级卫视近27个月首播收视新高。
一切,都可以称得上是一次预先张扬的成功。而能否延续这样的表现,就要看《与凤行》的播出口碑了。
但目前各方面的声音,又表现出了某种两极分化的趋势。
说好的,大赞沈璃的人物弧光,以及全剧喜剧色彩带来的观看愉悦感;说差的,无聊、慢、男女主缺乏牵绊感……
而这种杂糅的质感,或许应该认为,是《与凤行》基于仙侠剧迄今为止的叙事探索,给出了一种最具确定性的解题思路。
赵丽颖监制首作,优先求“稳”
《与凤行》是赵丽颖《有翡》之后,时隔三年出演的又一部古装剧;而她上一次出演仙侠剧,甚至要追溯到2016年的《青云志》。
再度出演仙侠剧,赵丽颖除了担任主演,还成为监制,参与到剧本的创作、拍摄以及后期制作中。
回归仙侠剧,正在这两年成为赵丽颖等85花的集体选择。而此前经历过《有翡》剧情“魔改”导致口碑问题的赵丽颖,或许希望在新项目中巩固自身的话语权。
但也正因如此,《与凤行》对于赵丽颖,同样有不能失败的理由。而她和主创们给出的解题思路,就是一个“稳”字。
该剧尽最大可能,避免了过去几年中仙侠剧曾经出现过的所有槽点。
比如,首先是制作不放水。特效水平称不上极佳,但肯定在国剧水准线,尤其是沈璃有约两期都在保持的“肉鸡”造型,CG完成度不差,羽毛根根清楚,虽然还达不到毛发动态和动物拟态标准,但基本让观众不出戏;包括人物造型服装,也都称得上审美在线。
其次,尽量避免剧情魔改,邀请原著作者九鹭非香来操盘剧本,基本保持了原著中的节奏,开篇沈璃逃婚、紧接着开启“人鸡模式”,原著中如沈璃念咒送英灵、告白等名场面都有不错的视听呈现。
还有就是尽可能满足近年来观众的观剧偏好。比如放大“女A男O”的设定,打造名场面强化人物关系;还有就是强化原著中人间情节的喜剧色彩,傲娇的小孔雀与“舌尖上的《与凤行》”也确实形成了比较正面的反馈,只是客观来说演员的喜剧感稍显不足。
包括邀请林更新作为男主角,在第三集开头上演“沈璃下水捞行云”的场面,让弹幕瞬间狂欢“终于捞宇文玥”。
凡此种种,都可见赵丽颖和主创团队的聪明,以及执行力的高效;而这,也是该剧撑住了前期的巨大流量,没有口碑崩盘的原因。
从质感上,《与凤行》不算烂剧。但要说该剧在制作上有多好,倒也未必。
而扣分项,基本在该剧最基本的剧情和人物上。
许多观众认为该剧“无聊”,是因为该剧前六集的笔墨,放在了行云和“肉鸡”版沈璃的相处上,为沈璃的心动埋设线索;但之所以没能带动观众共情,或许就在于这两个人物,缺少让人共情的能量。
一个是闲云野鹤、完事不挂心的“病秧子”,一个是平四海战八荒的灵界战神碧苍王,作为故事听还不错,但影视作品不像小说,没有观众慢慢入戏的空间,要靠前面几场戏就立住人物,让观众产生共情才能对人物命运产生好奇。
但从剧中说,无论是下界后“肉鸡”大闹市场,还是行云“直男”式拒绝“小桃”,都称不上起到了这样的作用。能够快速共情的,恐怕只有粉丝基本盘。
更何况,剧中延续的仙侠剧叙事套路,也很容易让观众从一开始就感到缺少耐心。
仙侠,跳不出套路?
近几年,对仙侠剧套路的讨论不绝于耳。
总结起来,大概能凑这么几句顺口溜:“男一女一战神仙姬,不能恋爱必须分离,男二舔狗女二疯批,生死几世收官大吉。”
而《与凤行》目前表现出来的剧情,基本符合这些描述,在故事设定上说不上有多少新鲜感。
依然是三界扛把子级人物谈恋爱的故事,男主角行止是现存唯一的上古神,女主角沈璃则是灵界战神碧苍王,虽然两个人一开始都强硬自诩“恋爱绝缘”,但故事走向明显要“真香”。
两人在第一世也依然经历了生离死别,沈璃认定和凡人行云“必须分离”,而后续就轮到行止压抑自己的情感,这恋爱不挑战点天道什么的,不够甜。
此外,女二幽兰还不知怎样,但男二墨方的深情人设早早上线。
简单凑一凑,仙侠剧的几大“俗”,《与凤行》是一点没跑掉。
但这种套路化,又何尝不是《与凤行》的聪明?
因为目前这一套所谓的仙侠“套路”,恰恰是过去十年里,互联网平台发力影视行业,总结出的一套能够把流量价值最大化、网络传播风险最小化的打法,即使同质化严重,头部作品就是比其他同期内容的热度高。
加上仙侠剧对取景、特效的高要求,无论是内容创作还是选角,仙侠剧都必然表现出某种保守。
对比近期古装偶像剧,其实不难发现,或许权谋、家宅、武侠类的剧集,会尝试一些内容上的创新,但仙侠剧方面,从剧情到视觉体验,突破一直不大。
即使如去年声量极高的《长月烬明》《长相思》等剧,依然可以套进上述的叙事窠臼。相对创新的点,会放在前期的某些人物关系建立过程上,就像《与凤行》是“人鸡模式”,《神隐》是男女主签了“主仆契”,而《长相思》为三位男主批发了不同类型的开局模式。
但到后期基本没有多少差异化,留下的观众反正已经建立共情,就陪着男女主为了三界生死几回再终成眷属。
流水线还是那条流水线,无论是调整几个参数,还是优化一个环节的设计,都不影响最后出产的还是那个产品。
但也恰恰是这个套路,始终凝结着观众对极致化情感的追求,以及磕CP的情绪价值投射,在市场上长盛不衰。所以《与凤行》也继续照着这个套路,延续了几乎所有剧情要素。
而这也正是该剧求“稳”的表现,以一种精心打造的“平庸”,换取一场四平八稳的胜利。
长视频陷入创新洼地
创新,是这几年长视频行业内容升级以来的关键词。
观众需要新鲜感。相较于以往,更加多元的内容在进入平台的菜单,比如有视听实验性质的《显微镜下的大明》《漫长的季节》《繁城之下》,《鹊刀门传奇》《大王别慌张》等喜剧,还有在悬疑剧领域的持续探索等等。
但这些多元化探索,是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
此前搜狐娱乐曾介绍过一类长视频的“清流剧”,不以盈利为目的,主打内容探索、打造内容品牌,其中有《漫长的季节》成为口碑爆款,《显微镜下的大明》渐渐靠口碑慢热,但如《风起陇西》《欢颜》《繁城之下》等体量不小的剧集都没溅起多少水花。
再到今年初,《武林外传》导演尚敬重新出山的喜剧《欢乐英雄之少侠外传》,在市场上遇冷,再度证明了这种内容尝试的风险性。
而要维持垂类领域的创新,平台侧更不可能轻易打破的偶像剧基本盘,尤其是热度最高的古偶仙侠。
但不变,也不行。
当流量逻辑在近几年逐渐失灵,观众对内容的要求进入了新阶段,无论是对导演等幕后人员的关注提升、甚至成为话题,还是对配音、替身、特效等制作环节的标准认定,都在成为这一代观众对以往作品不满的外在表现。
平台的解题思路是,在大众感知最明显的视效、服化道等方面增加投入,建立观众对内容升级的感性认知,而非在故事框架上做手术。但对于观众来说,这种“升级”正在越来越让人不满足。
要真正实现观众感知的进阶,短期的,还是做好故事和人物。
其实每一种类型都会有其生命周期,而在类型形成市场倦怠之后依然获得热度,靠的是长视频经久不衰的魅力,即故事的沉浸感和人物魅力带来的陪伴感。过去一年里热度出圈的仙侠剧,无一例外都有高热度的人物。
长期的,是在偶像剧叙事之外,为仙侠题材寻求附加值。
从网文到IP剧,仙侠剧的意义往往都是罩着个类型的壳子行谈恋爱之实。而不满足者往往会追思《仙剑》时代的叙事,在爱情之外找到友情、亲情再到天下大义的更丰富内涵,甚至更进一步的,去尝试《山海经》《搜神记》里具有中国文化传承的仙侠世界。
或许如《与凤行》一样,求“稳”是单部剧立于不败之地的密钥。但对于整个行业,《与凤行》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