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6日消息(记者 牛谷月)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向央广网记者表示,他认为报告“简洁、高效、务实”。“‘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这个事写到政府工作报告中,我是给予点赞的。”
就新质生产力、预制菜等热点问题,长期关注农业科技的赵皖平向记者表达了他的观点。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智慧农田里的无人机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涵盖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
5日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2023年粮食产量达到了1.39万亿斤,今年粮食产量要达到1.3万亿斤以上。
“因为我是来自农业战线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三农工作、乡村振兴我是最关注的。”赵皖平特别提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到了关于“高标准农田”的标准还要提高,这一点是他非常期盼的。“‘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这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有这样的粮食的产能,提供旱涝保收的粮食产量。而在这个过程中,高标准农田它发挥的作用是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
“去年我们的粮食也是获得了连续多年的大丰收。”赵皖平认为,要确保这么大的产能而且要旱涝保收,需要强大的科技基础去支撑。“我们进入新发展阶段以后,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也涵盖了农业生产力的提升。过去认为,我们农民都是‘泥腿子’,但是现代农业运用了大量的高科技,包括无人机、物联网、智慧农业、数字农业的运用,这些实际上都是新质生产力的体现。”赵晥平提到,现在我们国家在农业的科技转化率方面还面临一定的差距,但也为我们农业科研和生产力的提升创造了空间。
预制菜的添加剂要标的“明明白白”
——要让消费者有选择权
赵皖平在接受央广网记者专访时表示,预制菜问题最重要的是生产厂家要“明明白白”“毫无隐瞒”地标识预制菜的各项指标和添加剂。“你生产什么,你要明明白白的告诉我,选择不选择是我的权利,但是你不能隐瞒。”
同时,赵晥平也提到,新生事物产生以后是需要一个规范的过程的,希望大家不要将预制菜看作洪水猛兽,“用一种理智的态度看待会更好一些,预制菜这几年的势头还是比较猛的,说明它还是有一些消费群体的。”他认为,特别是年轻的朋友们可能出于时间的考虑会选择预制菜,这是一种观念的改变,也是一种生活节奏加快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