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只2000亿元非货基金正式诞生。
上交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总规模达到2002.76亿元,正式突破两千亿元关口。这是我国公募基金历史上首只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权益基金,指数化投资发展迈上新台阶。
2024年以来,该ETF规模驶入上升的“快车道”,于1月26日正式突破1500亿元关口,于2月21日突破1800亿元大关,而在此后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正式站上2000亿元整数关,再次刷新了非货基金规模的历史记录。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较年初时增长708.34亿元,增幅高达54.72%。
年内规模增幅超50%
Wind数据显示,3月12日,全市场732只可统计的股票型ETF基金净流入额为27.44亿元。
具体来看,沪深300ETF仍为吸金主力。其中,华泰柏瑞深300ETF以15.70亿元的净流入额位居榜首,嘉实沪深300ETF则以6.91亿元的净流入额位居第四,华夏沪深300ETF、易方达沪深300ETF的净流入额依次为5.08亿元、4.97亿元。
从ETF资产净值来看,上交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最新份额达到5579508.77万份,总规模达到2002.76亿元,正式突破两千亿元关口。这是我国公募基金历史上首只规模超过2000亿元的权益基金。
公开资料显示,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立于2012年5月4日,募集期间净认购金额为329.69亿元,是国内首批跨市场ETF。
2023年,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实现“三连跳”,1月中旬规模超越800亿元,7月末继续飙升突破900亿元。2023年8月7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成为全市场首只规模过千亿的权益ETF。
2024年以来,该ETF规模再次驶入上升的“快车道”,于1月26日正式突破1500亿元关口,于2月21日突破1800亿元大关,而在此后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正式站上2000亿元整数关,再次刷新了非货基金规模的历史记录。
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12日,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较年初时增长708.34亿元,增幅高达54.72%。
据澎湃新闻记者统计,目前全市场共有5只ETF跻身千亿元俱乐部,其中4只ETF均跟踪沪深300指数。
具体来看,紧随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之后,2024年2月6日,华夏上证50ETF规模达1022.32亿元,成为了第二只规模站上千亿大关的股票ETF;2024年2月7日,易方达沪深300ETF收盘规模约1030亿元,成为上交所第三只单只规模突破千亿的股票ETF产品;2024年2月22日,嘉实沪深300ETF收盘规模为1001.35亿元,成为深交所第一只单只规模突破千亿的股票ETF产品,也是国内股票ETF市场上第四只规模突破千亿元的ETF;华夏沪深300ETF也于2024年3月11日正式突破千亿元大关。
ETF的最大价值在于其“网络效应”和“聚集效应”
2024年以来,资金持续借道指数基金入市,指数化投资动能强劲。宽基指数产品表征市场整体行情,已成为各类投资者配置A股的有力工具,以沪深300、上证50指数为代表的A股核心指数持续吸引大量资金入市。
对于宽基ETF受欢迎的原因,有观点指出,一是宽基ETF一直具有风格清晰、持仓透明、适合作为投资组合构成“模块”的优势;二是从兼顾投资收益与风险的角度来看,在2022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增速和资本市场表现双重下行的周期当中,使用宽基ETF进行投资,既可以防范投资个股或单个行业主题ETF潜在的非系统性“暴雷”风险,又可以规避投资小部分主动权益基金可能会带来的行业、风格漂移的额外不确定性。
此外,上述观点补充道,从市场生态建设来看,宽基ETF具有完善的商业环境,一方面其他类型ETF,如行业主题ETF、跨境ETF等产品在拓宽投资者选择范围的同时,本身也会从资产配置组合的角度带动宽基ETF的同步发展,实现不同ETF产品类型之间的相互赋能和工具使用价值的相互融合;另一方面部分主流宽基ETF已经构建了包括股指期货、股指期权和ETF期权的衍生品生态,宽基ETF现货的规模增长提高了衍生品持仓量的空间上限,衍生品的发展又反过来扩大宽基ETF投资需求,增强宽基ETF资金端的稳定性,两者互为表里,共荣共生,形成两者相互促进的正反馈循环。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我国ETF市场虽然产品布局看似已较为饱和,但实际上还有较大的拓展空间。比如市场上还有一些现在相对比较冷门,但未来或许有潜在机会的指数,需要基金公司进一步挖掘;比如在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的过程中,可能涌现出新的行业或者主题,需要基金公司能够更快地反应;再比如我国跨境指数产品当前仅覆盖中国香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主要发达市场,很多具备较大发展和投资潜力的新兴市场均未覆盖,随着新兴市场在全球经济结构中的占比提升,未来有望成为我国指数产品的重点布局方向。
“另一方面,存量产品还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部分优质赛道目前所对应的ETF产品规模较小,流动性较弱,作为配置工具存在容量有限的问题,如何实现这类产品从‘有’到‘优’的转变,增强其承接投资需求的能力,也是基金管理人可以发力的方向。尤其是各类投资者在日益成熟之后都会产生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诉求,基金管理人可以在服务方式上开展创新,充分调动公司各方合力,通过市场动态更新、投资观点输出、择时交易建议、配置方案定制等方式为投资者提供全方位服务,优化ETF投资体验,以此撬动更为广泛、更具黏性的ETF投资需求。”上述人士称。
总体来说,公募内部人士认为,随着ETF市场产品饱和度进一步提升,主要市场参与者产品布局的“硬件”相差并没有那么大,基金公司的差异化可能更多体现在优质产品的数量和特色,以及服务能力的“软件”方面,从而对整个行业格局又将是一次重塑。
ETF在资管新时代中具有怎样的资产配置价值?沪上某公募人士回答道,一方面,ETF作为资金方,证券配置比例有严格的下限要求,从而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坚实稳定的长期资金,在市场承压时将有效发挥“锚”和“缓冲垫”的作用,有利于降低市场整体波动水平,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上述人士进一步表示,ETF作为资产方,以一篮子证券的形式,为包括个人和机构在内的各类投资者创设了相较于单个证券而言非系统性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收益特征更为优化的可交易资产,大大拓展了投资者的配置和交易选项。
“从这个角度来说,与移动互联网市场中的社交、点评类App类似,ETF的最大价值在于其‘网络效应’和‘聚集效应’,即ETF产品数量越多,可供投资者使用的基础‘模块’越丰富,最终能够构建的投资组合数量就可以实现几何倍数的增长,其中每个ETF产品的潜在价值也都会有所提升。”公募人士表示,正是ETF行业的这类特点,在近几年引导行业供需两端进入了优质供给创造终端需求,终端需求带动有效供给的正反馈循环,无论是为投资者、行业参与者还是为资本市场本身都带来了难能可贵的时代红利。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