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央行发布新闻称,对11家金融机构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MLF)共1055亿元,期限6个月,利率3.35%。央行相关负责人称,此举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结合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同时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
“MLF对冲外汇占款,降准仍有必要。”民生证券研究院固收负责人李奇霖称,MLF投放,对冲外汇占款,平稳资金面意图明显。8、9月央行口径外汇占款下降近万亿元,再加上10月财政存款上缴,规模预估为3000亿元左右,目前超储率大概率低于2%,此时释放MLF意在对冲外汇占款下降和财政存款上缴的影响。
李奇霖分析,基础货币缺口仍大,后续仍有降准可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口径与央行口径差距4000亿,可能是因为大行替代央行卖出美元买入人民币,并与央行达成远期协议对冲所致。尽管该手法在当期不减少基础货币,但在后续会使基础货币承压。此外,MLF期限6个月,且资金成本较高,降准释放的是长期流动性且资金成本低,能更好的实现基础货币对冲的作用。预估后续有50~100BP的降准空间。
“目前看,央行平稳资金面意图是明确的,降准后潜在的资本外流压力会以稳增长提高人民币资产赚钱效应措施。”李奇霖表示,从债券市场投资策略看,尽管目前信用债收益率大幅下行,但仍具有套息空间,3年期AAA企业债与7天质押回购有120BP,2012年至今均值110BP,既然央行维系资金面宽松意图明显,且“稳增长+防风险”政策基调下大规模爆发信用风险短期概率较低,因此,信用债仍可博弈。在“稳增长+防风险+货币宽松”确定的趋势下,短期更看好曲线变陡和1~3年期短端利率债的配置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