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 邓霞 李俊杰)“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正在此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政协副主席、长沙理工大学校长赖明勇表示,大学生就业难更多的是结构上的过剩,其核心是要解决“中高级劳动力”与中国“制造业强国”目标的结构适配问题。
赖明勇向记者列举了一系列数据:自1999年大学扩招以来,中国大学毕业生数量从2003年的280万增长至2014年的727万左右,年均增长约9.1%,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劳动力的需求供给比从2006年的1.05下降到2012年的0.9,拥有大专和本科学历劳动力的失业率分别高达13.4%和11.9%。
究其原因,赖明勇认为,在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由于粗放式增长减少和投资效应减弱,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量在中短期内会呈现一定萎缩。同时,随着中国产业结构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这种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也将会对“中高级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
“社会需求已经不仅仅是高文凭、高劳动效率才能得到高工资。”赖明勇说,中国大学教育一直重知识,轻技能,劳动力就业市场中的“高级劳动力”在数量上供大于求,而“初级劳动力”和以技师、技工为代表的技能型“中级劳动力”供给却越显不足,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失落感也就逐步取代了以前的优越感。
赖明勇认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仍应坚持,但需要改变盲目的大而不专、全而不精的局面,要通过提升劳动者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契合程度,让中高级劳动力真正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释放第二次人口红利。
为此,赖明勇提出五点措施:一是盘活人力资本存量,搭建系统化终身学习平台;二是结合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培养多层次复合人才;三是创新教育投入形式,深化教育双轨制改革;四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职教队伍整体素质;五是加强贫困地区职业教育发展,增强扶贫“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