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即将召开,今年,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带来了《关于建立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保障机制》的提案,他建议加快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加强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的监督检查,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
建议加快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皮剑龙称,当前,我国预制菜行业正迅速发展,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2023年超过5000亿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预制菜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饮食选择,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然而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2年十大消费维权舆情热点”中,预制菜名列第四,绝大多数消费者认为商家使用预制菜未经提前告知,侵犯其知情权。
目前,预制菜欠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标准体系尚待完善。截至2023年6月,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查询,全国预制菜标准共有120项,其中团体标准77项,企业标准35项,地方标准8项,未有国家标准。很多商家表示,由于国家标准缺位,地方和企业标准混乱,使其无法确保产品合规,进而不愿告知。
他建议,加快出台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明确预制菜定义、原料条件、生产加工、防腐剂添加、储存运输等关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为预制菜溯源管理、使用告知、标识信息、维权处理提供遵循。
应健全预制菜行业溯源管理体系
皮剑龙说,目前预制菜产业链长,集中度低,欠缺溯源体系记录产品信息。预制菜“从田园到餐桌”,涉及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市场销售等多个环节;同时,我国预制菜行业集中度低,据第三次农业普查数据,我国小农户数量占到农业经营主体98%以上。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3年8月,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4万家,成立于5年内的企业占比47.3%。然而,我国并未建立完善的预制菜溯源管理体系以记录预制菜产品信息。
他建议健全预制菜行业溯源管理体系。相关部门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二维码等智能化手段,完整记录预制菜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信息,在此基础上搭建“数字、透明、清晰”的预制菜全链路溯源平台;同时,建立多方共治的溯源监督制度,由政府人员、企业人员、人民群众组成,赋予三方监督权和治理权,从而提高溯源成效,降低政府负担。
通过店内公告菜单等主动告知消费者
皮剑龙指出,法律未明确规定商家使用预制菜需提前告知。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2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报告》显示,大约85%的预制菜最终从堂食和外卖的渠道流向消费者餐桌。同时,据江苏省消保委发布的调查,78.1%的消费者反映商家使用预制菜未做到提前告知。在法律尚未明确规定商家使用预制菜需提前告知时,商家为降低成本、回避风险,选择不告知。
他建议明确规定商家告知方式与告知内容。告知方式应完整,商家可通过店内公告菜单等载体主动告知消费者;当消费者询问时,服务员也应予以告知。商家可通过溯源平台电子告知,同时也应备存纸质版信息。告知内容应全面,同时结合消费者关注重点,对供应商情况、防腐剂、保质期、营养价值等做加黑加粗标识。
提升预制菜标签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绝大部分消费者在购买预制菜时都遇到了标示信息不明确的问题,包括未标注菜品名称及主要食材、未标注菜品分量、未标注生产日期或保质期、未标注菜品价格等问题。
他认为,应提升预制菜标签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预制菜的产品标签和信息应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成分、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关键内容。重视过敏原和添加剂的声明,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鼓励预制菜的生产商提供更多关于生产过程和食材源头的信息,如采用的标准、使用的设备等,以增加产品的透明度和可信任度。
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预制菜原料和成品生产、销售、贮存、运输、加工、进出口等环节,尤其是消费者关心的预知菜标识、告知问题,要加强全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强化执法检查。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合作,建立高效、便捷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以便及时响应消费者的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新京报记者 张璐
编辑 张磊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