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营造宽松、宁静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校园氛围,确保中小学教师潜心教书、静心育人。中小学老师身上最该减的负担是什么?老师减负会不会把压力转移给家长?如何确保减负政策见实效?人民网强国论坛邀请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进行解读。
资料图
“减负”的核心是保证中小学教师专心教学
强国论坛:国家多次提出给中小学教师减负,但实践起来很难。您认为最大的难点在哪里?如何看待此次“教师减负20条”出台的意义?
熊丙奇:教育部一直提到要给教师减负,减轻教师非教学的压力和负担。实际上,当前要让学校拒绝上级部门摊派的非教学任务或者布置的检查、考核、评比是很难的。因为从学校角度来看,办学的考核、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考核评价都是由上级行政部门来进行,有的甚至将教师是否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种任务作为奖惩的依据。此次出台《意见》,建立清单管理制度,明确今后的检查、考核、评比项目要减半,是从国家规定层面来减少进校的非教学任务。
强国论坛:有网友担心,提出教师减负,压力是否会转嫁给家长?怎样看待教师减负对学生和家长的意义?
熊丙奇:给教师减负,不是要减轻教师教学的压力,而是减轻非教学负担。目前给老师布置了很多非教学的任务,导致老师没有办法全力以赴进行教学,影响了教育质量。减轻非教学的压力和负担,是让教师更好教学,更好地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这是减负的核心和目的。
减负见实效 关键在政府简政放权
强国论坛:“教师减负20条”提出,对中小学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要减少一半以上,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在政策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政府如何定义自己的职责边界?
熊丙奇:我们要意识到,如果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价权由上级部门来进行,政策执行的难度还是很大的。虽然设置了目录清单管理制度,要求进校考核检查减少一半,但如果地方政府部门把一些项目归并起来,实际上老师的任务并不会减轻,还是没有起到减负的实效。另外,《意见》里面也提到要结合现实情况,专项任务确系中小学教师参加的还是要参加。“确系”又由谁来评价和决定?如果学校没有这种自主评价权和决定权,上级部门还是可能会布置任务。
《意见》要真正落实,还是要全面改革对学校的办学评价和教师的评价——应该实行专业评价、同行评价,而不是行政评价,这是关键所在。推进教育改革,深化教育理念方法和改革,就要调整政府管理学校的模式,明晰政府和学校的权责边界。政府必须要放权,放权很明确就是管理评价权。
推进教育和学术专业评价 让学校回归教育本位
强国论坛:教学和教师评价体系还应在哪些方面调整完善?
熊丙奇:国家一直强调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要求政府转变政绩观,不应该给学校下达升学率指标,不应该以升学率考核老师。另外,改革职称评审制度,评价教师教育贡献和学术贡献的时候要关注专业同行评价,学校教师委员会根据教育的标准来评价教师的教育贡献和教育能力。改革的核心还是要推进政府落实学校自主权,建立现代学校制度。
强国论坛:学校层面怎样提高管理效能,让老师专心投入教学?
熊丙奇:国家多次发文要求中小学实行职级制,取消学校存在的行政级别,但在现实中,中小学校长还是以行政级别进行任命和考核评价,校领导按照行政的一套来治理学校。学校要回归教育本位,实行教育家办学,就必须要政府推进学校去行政化改革,实行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