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推动湖南能源高质量发展
湖南能源监管办党组书记、监管专员 银车来
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本要求,也是能源监管机构的重要使命。全国能源监管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入贯彻能源安全新战略,围绕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这一条主线,锚定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两个目标,创新开展过程监管、数字化监管、穿透式监管、跨部门协同监管,为能源监管工作指明了方向。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有效发挥监管作用
2023年,湖南能源监管办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双碳”目标和能源安全新战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确保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决策部署,依法依规履职尽责,有效发挥监管作用,推进湖南能源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湖南积极贡献力量。
一是能源供应能力持续提升。湖南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3949万吨标准煤,对外依存度两年下降3.9个百分点。荆门—长沙、南昌—长沙特高压交流建成投运,永州、平江、华容电厂建成投产,全网电力总装机超过7000万千瓦,外电入湘规模突破1200万千瓦。夏季、冬季最大供电能力分别达到4600万千瓦、4300万千瓦。
二是能源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十四五”以来,湖南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7%。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达到5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风电、光伏装机分别较2020年增长45%、78%,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超过50%。
三是电力市场机制逐步完善。2017年以来,湖南电力中长期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相继运营,现货市场启动试运行。工商业电量全部进入市场,发电主体不断增多、交易品种不断丰富、交易机制不断完善,电力市场在电力保供、促进消纳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
四是系统调节能力大幅提升。调节性电源装机达到3676万千瓦,占总装机比例52%,调节性电源装机是新能源装机的1.66倍,大型公用火电机组调峰深度达到32%,新型储能并网规模达266万千瓦。
聚焦主责主业 锚定两个目标
持续提升监管效能
2024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新征程上,湖南能源监管办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挑战,聚焦主责主业,锚定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两个目标,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监管效能,持续推动湖南能源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能源监测预警,做好重点时段电力等能源保供监管。突出问题导向,立足湖南能源资源禀赋不足、能源对外依存度高的基本省情,在推动提升内部供给能力和扩大外来保障能力两方面持续发力。强化数字化监管,运用好能源监管信息平台,加强对电煤、电力、天然气等能源供需形势的监测、分析和预警,及时发现影响能源保供的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力所能及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保供督导力度,强化防洪度汛、防冻融冰等关键时段电网运行安全监管,持续推动企业落实保供主体责任。加强电煤中长协签订履约情况统计分析,加大火电机组并网运行考核力度,确保火电兜底保障作用发挥。
二是强化规划政策落实监管,加快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正确认识和处理能源转型与保供、安全等方面的关系,坚持不懈推进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强化过程监管,坚持和完善“十四五”能源规划重点项目监测机制,持续跟踪能源规划和重大项目实施情况,及时掌握项目核准、开工、进度、并网等动态信息,对项目实施进度情况进行全过程监管,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监管措施,支持新能源发展。运用好能源规划中期评估成果,跟踪掌握湖南省“十四五”能源规划重大项目调整情况,加大项目落实监督力度。积极推进湘粤联网项目建设,实现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为清洁能源大范围消纳提供保障。
三是强化市场机制建设,发挥市场在能源高质量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协同监管,加强与地方能源主管部门联动,深入研究湖南电力市场运行特点,进一步优化电力中长期市场、辅助服务市场,开展电力中长期市场分时段交易,为新能源调整发电计划提供平台,推动电力中长期市场与现货市场有序衔接。加强区域协同,积极融入区域电力市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共享互济和优化配置,持续加大跨省区清洁能源引入力度。
四是强化垄断环节监管,促进优化调度和电网公平无歧视开放。探索“穿透式”监管方式,加强丰水期清洁能源消纳监管,采取驻点方式,对电力调度、交易环节进行监测、评估。落实《湖南电网独立新型储能调用监管实施细则》,促进新型储能科学调度、优化调度。加强电网公平无歧视开放监管,指导电网企业优化并网流程、提高并网时效,协调解决新能源并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保障新能源主体顺利接入电网。
五是强化源网荷储协同,充分挖掘电力系统调节性资源潜力。紧盯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强化源网荷储协同,科学规划调节性电源建设规模。积极推进三峡、葛洲坝水电站发电量就近消纳。运用好跨省跨区电力市场机制,积极推动跨区直流在更大范围内统筹消纳。通过市场机制,挖掘需求侧资源潜力。积极推动建立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跨省调用和成本分摊机制,推动在更大范围内疏导抽水蓄能、新型储能成本,实现抽水蓄能跨省跨区灵活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