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衷于购买二次元产品,争相参加社群活动,为沉浸式文旅体验点赞……在当今的消费市场中,情绪价值正成为年轻人买单的重要驱动力。
除了追求性价比之外,商品所能提供的情绪价值早已成为影响年轻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当年轻消费者更愿意为场景、心情、品质买单的时候,互联网新词“心价比”出现了,消费正在经历从“性价比”到“颜价比”再到“心价比”的跃迁。
所谓“心价比”,简而言之,就是指情绪价值与商品价格之比。零售商家若能推出可以满足年轻消费者购物需求及情绪需求的商品或场景,给他们带来满足感、价值感、愉悦感,做到投其所好,就能打造新的盈利增长点。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时下,消费新场景、新模式不断出现,青年群体的消费理念悄然变化——从“性价比”向“心价比”升级,从功能性消费向情感性消费升级。
“可以买贵的,不能买贵了。”这句流行语的背后,显示了年轻人更理性的消费观。很多年轻人不再被品牌溢价所累,转向务实的理性消费。青睐各类“平替”、“蹲点”抢券、精准凑单……看似“抠门”的背后,是年轻人对消费主义的祛魅和对商品质量的不将就。
“值不值?看心情!”“该省省,该花花。”从不少年轻人的口头禅里可以看出,随着新消费风潮的兴起,年轻人的消费风向从“物质满足”扩展到“心灵抚慰”,一些看似“非必要”的支出,已成为年轻人的情绪“解压阀”。
热门电影系列衍生品被一抢而空,汉服穿搭成潮流,带“助农”标签的果蔬销量攀升……年轻人更愿意购买自带价值认同感的商品。他们更重视精神层面的满足,关注自我实现和个性表达,这既是价值观的投射,又彰显年轻消费者对社会议题的关注与支持。
目前,我国正全面推动消费提质升级,着力培育新型消费,满足日趋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需求。顺应这一消费升级趋势,以情绪抚慰、心理满足为核心的新型消费浪潮正席卷零售领域,“为情绪买单”已成为鲜明的消费风向标。
只有重视用户、寻求认同,才能让年轻人心甘情愿地花钱。二次元“谷子经济”中蕴含着年轻消费者对优质商品的品质认同,各类社群活动让年轻人更加全面地认识自己,沉浸式文旅体验利用“好吃好看好玩”提升情绪价值……年轻人购买的不仅是商品,更是一份情感共鸣、一种身份认同、一场精神疗愈。因此,作为零售商家,要以此为契机,主动接近和了解年轻消费者,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做到换位思考、感同身受,这样才有助于引发情感共鸣,提高消费者满意度,进而为店铺经营增添助力。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个别零售商家在情绪营销中采用“概念大于产品”的运营模式,将大量时间和精力花在概念炒作上,这虽然在短时期内收割了流量红利,却因商品品质不过关,对店铺口碑损害极大,等于“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因此,零售商家在开展情绪营销时要严把商品品质关,精准搭建消费场景,拒绝“一锤子买卖”。如此,才能实现店铺的长远发展,让生意节节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