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政协武汉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一份来自该市政协工会界别委员的建议,引发了公众对于城市“尊重劳动 敬重工匠”的思考,这份建议是《关于提请在武汉城市荣誉制度中增设武汉“大城工匠”荣誉称号并设立武汉“大城工匠日”的建议》。
建议的主要提出人、武汉市总工会副主席胡朝晖认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勾画了武汉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将“工匠精神”渗透到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的各个环节,为武汉培育更多的工匠精英。
胡朝晖表示,武汉历来就汇聚了大批能工巧匠,城市文化极具工匠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制造业基地,到现在的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世界最大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世界最长跨海大桥,世界技术难度最高、规模最大的升船机——“三峡升船机”乃至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的制造与建设,都有武汉工匠的奉献,展示了武汉工匠的风采。
为此,委员们建议,武汉在城市荣誉制度中建立“大城工匠”荣誉称号,并将每年的10月15日设立为武汉“大城工匠日”。10月15日,是中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1957年建成通车的日子。
委员们还建议,提高“大城工匠”的地位和待遇。设立高技能人才政府专项津贴,用于对高技能人才科研、生产、生活的补助。为“武汉市首席技师”“武汉市技能大师”“武汉市技术能手”“黄鹤英才(高技能)计划”以上荣誉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并在住房、医疗、子女入托入学、疗休养方面给予照顾,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记者邹明强 张翀 通讯员胡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