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魏沛娜
文学典故是如何生成的?
如何解读《琵琶行》相关主题的书画作品?
古画在不同时期可以读出怎样的新意?
《琵琶行:诗与画的生命史》一书以白居易千古名篇《琵琶行》为主轴,细绎白居易科场得意、仕途坎坷、文章传世的一生,逐段详释《琵琶行》的诗作匠心,回溯名篇诞生的白香山前史,凝视诗歌创作的文学史瞬间,并钩沉文学典故生成的全过程,最终梳理作品在后世的接受与余波。
《琵琶行:诗与画的生命史》
陆蓓容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4年10月
此外,该书还详细讨论了《琵琶行》相关主题的书画作品,以实例说明古代画师在处理这一文学名篇时所需面对的限制、挑战和应对,找到贯通图像与文字两个世界的通幽小径。
据了解,本书作者陆蓓容为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研究员,从事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主要关注明清书画收藏与创作问题。谈及本书的创作缘起,陆蓓容介绍道:“艺术的创作和欣赏都与心理学相关,绘画的技艺又可与语法相发明。于此两端浅尝一番,便知绠短汲深,现学现卖绝无可能。此时只好在文本问题上,多谈构思,少谈效果。在历史影响上,举典故涵义转变的例子,描述文学传统中的普遍情形。图像世界里,多谈创作、生产的逻辑,讲述它可以变化的各种方向,说明画家所应对的难题究竟何在,他们会怎样想办法。”
陆蓓容表示,诗与画的主题传统历史悠久。文学、艺术两界学者一直都在关心它。不过,因为实例往往太多,“研究”很难从描述中挣脱出来。“其实,我想,任何主题,总得有一个易于生发、根植于日常经验的起点,才可以被引向世人心上的纵横沟渠。后来者脱离原初语境,制造出许多相近相似,乃至不再相近相似的复调,几乎是一定的,非如此不足以谈使用。而且,在支流上载航的人,也并不一心想着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