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记得金粉世家里,燕西说,直到冷清秋离开之后,她所有的好处突然就都想起来了。而清秋独居阁楼的原因是,燕西说她身上已经没有一处姓冷的。不必为燕西背弃承诺而心寒,因为世上任何人都可能弄不清楚自己的真心。
最初的金燕西,那么固执的要和冷清秋在一起,或许有叛逆的成份在,越不容易得到的越要得到。各花入各眼,白白委屈了白秀珠。然而结婚以后,并没有担当能力的燕西,面对他愈来愈不欣赏的冷清秋,又选择了逃避问题,去投向白秀珠。
最终那场大火让燕西明白放弃生命都想要追寻的人是谁。当一个人再也不能给你带来一如往昔的快乐时,你为了曾经的时光,却能心甘情愿忍着痛苦,也要找到她。这难道不是爱情?
姗姗来迟的醒悟,却留不住他们背道而驰的步伐。不是每个人都会一直一直等着你,直到你学会珍惜。人生的聚散离合总是突如其来的。最可悲的是,曾经痴心待你的人,和你痴心以待的人,都弃你而去。
白秀珠和冷清秋身上有一处极为相似,就是十分看重自尊。冷清秋独处偏僻阁楼,吃很少的东西,每天写字,挂满房间。她用行动表明自己依然是冷清秋,错的是他金燕西。即便起火了,也不见她大哭大喊。回忆起与他曾经的美好时光,仿佛已经是上辈子的事了,所以她抱着婴儿坐上火车,不再眷恋,也并未留下任何消息。她带着最初孤寒的姿态离开了。
白秀珠在燕西向她求婚时,强作镇定,问他敢不敢在那么多人面前用西方礼仪求婚。能想到她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她问冷清秋,无非是弥补曾经败给冷清秋的不甘心,拷问金燕西是否后悔。然而最后她的决定是独自一人前往德国,仿佛原来那个收到燕西喜帖后穿着婚纱服了安眠药的姑娘不是她。或许她曾经情深至此,却已然明白缘浅如斯。过去的就是过去了,无从弥补,无可弥补。
并不是说燕西是一个多么不堪的负心汉,只是他的家庭,他的环境,对他太过娇纵包容,让他变成一个多多少少没有担当,任性的,喜欢逃避的小孩子。他只懂得用熊熊燃烧的烈火班的方式去追求所爱,却不懂如何细水长流的情怀去维持感情。就像燃得太快的蜡烛,虽然明亮,却熄灭的太早。
可能你生命里也有这么两个人,一个历经时间而白璧蒙灰,最终分道扬镳的恋人,一个敬你如神,却不得亲近的仰慕者。如何取舍固然难,但做了选择之后就不要再动摇,否则三败俱伤。
女人总是将爱情视若玫瑰,却往往在嗅其香味时为其所伤。忠于爱情没错,但总不能是愚忠。把最真挚的赤子之心,交付给同样拿赤子之心回应给你的人,而不是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之间摇摆不定的人。对的人,会让你永远是床前明月光,心口朱砂痣。错的人只会看着你枯萎。所以,一旦错了,不念不怨,像冷清秋与白秀珠一样,坚定地离开,永不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