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他ins上的一条动态:“有些艺术家一辈子在求新求变,有些人不变应万变,请问如果已经是第一名的人要怎么变?”并带上了“三年二班”、“外婆”、“飘移”的标签。
随后,又一条,更加明示了自己的态度。
不少人坐不住了,开始在评论区吐槽起来:“现在的周杰伦已经不行了”、“只知道吃老本”、“40多岁的人还不懂低调,只会在自恋里迷失自我”。
这次被嘲并不是偶然。
去年,周杰伦的演唱会,穿插了魔术、嘉宾助唱环节,安可环节取消,粉丝点歌环节,歌曲大多由嘉宾完成。
很多歌迷表示不满:“想看的是周杰伦个人演唱会,不是群星演唱会。”
之后,一个“周杰伦演唱会遭观众吐槽”的微博话题一度登上热搜榜前十,话题阅读量超过4.6亿次。
还有人喊话周杰伦不要再靠“回忆杀”卖情怀了。
不仅如此,近几年,周杰伦发布新歌和新专辑,也时常听到质疑声。
说他“炒冷饭”、“江郎才尽”,甚至专辑还没发,豆瓣上就提前出分:5.3。
所以,天王遭遇中年危机?
其实周杰伦从没变。
在新专辑先导曲《最伟大的作品》里,他一直给老粉们埋下不少与过去作品相连的彩蛋——
这些歌词赤裸裸地告诉大家,周杰伦自带的“酷拽”气质,一直在。
他没有资本吗?太有了。
他的歌陪伴了我整个青春,不管走到哪儿都能听到。
周杰伦在华语乐坛的地位和取得的成就,我想也没有人能否认。
他用《双截棍》《忍者》等拓宽了大家对中文嘻哈的想象;用《青花瓷》《东风破》等重新诠释了“中国风”。
周杰伦开创了华语乐坛一个全新时代。
他也是初代的流量天王。
2003年7月16日,周杰伦发布第四张专辑《叶惠美》,主打歌《以父之名》,全亚洲超过50家电台同步首播,超过8亿人同时收听。
于是,那一天被很多人纪念成为“周杰伦日”。
《以父之名》MV片头
将近20年过去了,周杰伦发布新歌《Mojito》,依然能让音乐软件服务器直接崩溃;
《最伟大的作品》预售开启,7小时便破百万销量;MV一上线仅几小时,观看就破亿;
今年5月,他在香港连开7场演唱会,门票开售30秒就全部抢光。
没有改变的,还有他的“重度完美主义”。
制作《双截棍》时,他查阅大量晦涩难懂的武术资料,苦练双截棍,只为在MV里呈现最佳效果;剪辑MV时,哪怕他人在国外,也会紧盯着,不容许出现任何瑕疵。
杰威尔音乐总经理杨峻荣如是说
《最伟大的作品》MV里开场的古董钢琴,是他2019年时带着“常玉”(杜国璋)专门去巴黎旧货市场淘的宝贝。
为还原上个世纪“肖邦那个年代”的声音质感,他跑到歌剧院里用专业设备测试复古和现代mix的氛围效果。
周杰伦一直狂啊。
仔细听这首歌就会发现,周杰伦MV表达的是,自己与历史上多位伟大艺术家们及其作品的邂逅。
他不是现在狂的,他狂很久了。
那个年代,很流行哈韩哈日,很多人听外文歌,周杰伦不止一次公开表达过:
我们自己有非常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更关注自己老祖宗的东西,“华语歌才是最diao的”。
“我的风格就是没有风格。”
喜欢嘻哈,但是嘻哈音乐里他们写的词都很暴力血腥,他不喜欢;他的歌里最想表达的是爱……于是,他把自己所爱所想糅合到一起,自成一派。
曾经的他站在颁奖台上,直言:“我坚持我的音乐,我喜欢我的音乐,谁叫我是周杰伦。”
现在的他,已经44岁,被群嘲,周杰伦完全不care,直接ins回应:
“不过第一名而已,有什么呢。”
“没有周氏幽默的朋友们,请别来我的地盘。”
但从另一个角度,他又的确变了。
除了运气和天赋,周杰伦的成功,还有很重要一点是,足够强烈的渴望。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好胜。
在成名前,周杰伦这一路步步坎坷——
两次报考台大音乐系,都没考上,只能去餐厅打工;参加选秀,第一轮就被刷下来;给刘德华、张惠妹等人写歌,但都被退回。
明明很有才华,也够努力,却一再受挫,正是这些,让他更想证明自己。
写的歌被拒,他重新翻出来自己唱,然后投递给音乐公司。
于是,才有了歌手周杰伦,以及一问世便惊艳众人的专辑《JAY》。
可能很多人不记得了,周杰伦的历史上曾有过这样尴尬的一幕:
那年,他首张专辑拿下“最佳专辑奖”,他拿着奖杯站在台上,结果记者们的话筒却全部涌向了当时更出名的另一位明星。
我想不出还有什么,比这更羞辱一个摩羯座。
这就是他叛逆和狂妄的缘由。
为什么曾经人们可以接受的,今天不可以了?
因为人到中年的周杰伦,日子太舒服了。
名望、金钱、事业、家庭全都有了,不再一年发一张专辑,不再活跃于综艺节目,演唱会也比之前少了。
这些年,他的事业已经不止音乐,还开始涉足时尚、数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