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所县级高中,通过高额的补贴吸引了一定的优秀生源,因为学校给予的奖励丰富,招到了一名成绩非常优异的学霸,这名学霸在高考后顺利考入清华。这对于一所普通的县级中学来说,是莫大的荣耀。所以经常把这位学生当作典型人物来讲,并且号召学校的学生向他学习。
为了加强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这所高中邀请学霸回母校进行宣讲。一般而言,学生都会欣然答应。但是这位学生恰恰相反,在接到老师电话邀请时,直接脱口而出,:“多少钱?”,学霸的回答显然让老师很惊讶,老师反问:难道你给大家分享一下学习经验还要收费?
没想到这名学霸直接回答:我考上清华关学校什么事?
这位学霸的潜台词就是考上清华,也是我自己凭本事考上的,与学校根本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对于学习成绩优异的同学,他们能考上名校与老师有没有关系?好成绩的学生是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个问题值得讨论。
我个人认为学生取得好成绩,与个人的努力勤奋有关,但是也不能完全撇开老师的关系。
1、好老师对于学生具有足够的影响力
学生自我的努力我们可以称之为内因,老师的教导就是外因。外因与内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一位教导有方,讲课生动的老师可以让学生们爱上这门课程,从而将这门课程学好。学生重在学,老师重在教。学生们能不能学,会不会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讲课方法和教导方式。
我国高中重点名校的老师多以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为主。因为这类老师的教学实力强,教出来的老师自然不会差。同样是一节课,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老师讲课带来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实力强的老师懂得把握重点,将有效的知识点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讲出,学生不仅爱学,而且能够很快的掌握要点。
但相反,有些老师在讲课时更爱照本宣科,不按照学生的实力水平做出更适合的教案。学生学得很累,取得的效果也不如意。学生能否取得优异成绩,不仅与老师有关,而且有很大的关联。
二、学生的自我努力同样很重要
同样的学校,同样的班级与老师,为何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仍然千差万别。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同学们努力的程度,学习效率的不同。有些同学即使没有老师和家长的监督,自己同样能够有极强的自觉性,自觉看书学习,给自己拟定学习计划。这类同学就属于最不让老师操心的学生。他深知读书与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不用老师去催促,反复强调读书的重要性。自己就会安排时间去学习,这类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在读书时学习成绩好,未来进入工作岗位同样能在工作当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学习成绩优异不一定意味着未来就有大好的前途。但如果你有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学习永远抱着热忱的态度,人生的发展就永远是向上的。
三、好成绩也有父母的功劳
人是环境的产物,对一个人的性格,习惯,行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家庭环境。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到我们上学,未来长大成人。我们的身上总会有家庭环境带给我们的影子。父母如果以身作则把学习当作乐趣,则会影响孩子爱上学习。
并且在学生生涯,父母为孩子付出的也很多。尤其是高三阶段,有些父母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让孩子安心高考。甚至辞去了自己的工作,安心当陪读家长。一切只为了孩子在高考当中考出优异成绩,如愿进入理想的院校。
学生和老师是相辅相成的,是老师成就了学生,同时学生也成就了老师,如果没有老师的教导,学生很难取得优异成绩。如果学生没有将学习付出行动,那也无济于事。
当然,学生优秀了,老师也不能贪功,把一切的功劳都归功于自己。其中有学生,有家长,也有老师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