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任大猛
图片|百度网
主编|廖美丽
电影进入长沙城
(长沙银星电影院旧址)
电灯灭了。黑暗中,一道光,打在一块白色幕布上。幕布出现的真人会动,马会跑,水会流,矿工在酒吧会调女郎的口味……
一百多年前,即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春,电影第一次在长沙的宜新浴室上映,标志一种代表新都市文化的娱乐生活——看电影,开始进入长沙。
电影第一次着陆长沙地点据考证就在今天有“时尚娱乐休闲一条街”之称的解放西路,当年这条街,叫青石桥。
(民国三十七年湖南长沙银星电影院电影票)
虽然,闵杰在《近代社会文化变迁录》中说,“电影传入中国之初,人们对它的态度十分冷淡”,“兴趣不及(放焰火)等传统娱乐活动”。当时的电影“只是一些活动着的人物和风景”。
但电影登陆长沙却引起一场风波。1926年,刘岚荪在长沙《大公报》副刊《书长沙电影院往迹》一文中回忆说,光绪末年,长沙上演的第一场电影的内容为“美国一女郎与矿工交欢的故事”,当时人们认为这截短片“败坏风俗,攻击不遗余力,故观者寥寥,未久即行歇业。”
有“长沙通”之称的已故老人黄曾甫曾经撰文说,1911年,有日本人山井,在青石桥浴华池澡堂(今解放西路原九龙服装城,今香格里拉酒吧)开设小型电影院,放映电影短片,如《罗克打鸟》等。“场地狭小,座位不多,仅能容一二百人,每日放映两场,没有门票,进门交钱。因属新鲜事物,市民趋之若鹜。当时风气未开,官绅之家很少去看。”
(燎原电影院)
后来,有一天,某位官员,鸣锣开道,青石桥交通阻塞。开场子的日本人山井,见妨碍了观众入场,于是告到湖南巡抚衙门。巡抚赔礼之外,还请这家开在澡堂中的临时电影院暂时迁到居室宏敞的湘军悍将李朝斌的公馆后栋(即今苏家巷湖南省粮食局所在)暂时过渡,后来湖广总督批示,按照条约,洋人不得入城经商,于是商请这家临时影院迁到南门外灵官渡,因地理位置偏僻,这家影院只好关门大吉。
据《湖南省志·文化事业》记载:最初,长沙的电影播放,都是使用移动式放映机临时租用浴室、宗祠、庙宇或宽敞厅堂作短期的流动性映出。除青石桥宜新浴室外、东茅巷学仕馆、福星街黄氏宗祠、小西门水府庙等处都曾放映过电影。
到了民国3年(1914),长沙一地就出现8家由私商兴建的专门电影院,开始有固定放映室和观众厅,并雇请有专职放映师和雇员。此时,银幕上不再是乏味的的纪实碎片、活动的风景,西方引进的故事片开始在银幕上出现。
银幕旁站着说戏员
今天的人们,如果能倒回到八九十年前的长沙,去看电影,一定会觉得很好玩。
电影院中,银幕上只见人影晃动,嘴巴在张,却发不出声音来。当时全世界的电影都处于无声片的时代,只到第一部有声片才由美国华纳兄弟影片公司拍摄,同美国观众见面。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无声片在全世界仍有相当的市场。
民国3年(1914年),当时开办于浏正街骆姓公馆中的长沙基督教青年会,一度利用教堂作为放映厅(400个座位)放映无声故事片,后来搬到西牌楼及紫荆街四方塘,在暑假期间还更另辟有露天场,每周放映电影1~2次,最初为会友服务,后来则对外出售门票。
最初的电影有无声歌舞片如《万紫千红》,无声侦探故事片如《珠宝案》、《三剑客》等。因系外语原片,为使观众看懂影片,青年会在长沙最先设影片讲解员,称“说戏员”,放映时说戏员于银幕侧向观众讲解电影内容,首任说戏员为懂英语的易怀僧,此后又有柳之俊、祖应祺等人,在无声片时代,青年会剧院一度执掌长沙电影院业的牛耳。同时,长沙也出现了一个说戏群体,比如明德中学暑假露天场,则请英文教员杨皆均担任讲解。
长沙最著名的“说戏员”,是出身浏小学教师的易跃南((一作易耀南)。1925年前后,正值上海兴起第一股拍国产片狂潮,电影市场一片看好,易跃南于是在长沙织机巷西学宫巷内的善化县旧文庙中先开办了一个露天电影场,第二年又在东牌楼的白马巷劝工场租场子开设平平电影院,同时,又在东茅巷、小瀛洲、天心公园等地临时开办露天电影场。
易活南的电影场放映的主要以“国产香艳爱情社会巨片”著名。易跃南本人兼任说戏员,据载,,他在说戏时,常常说得“娓娓动听,特别是讲解爱情片,场内鸦雀无声,妇女被感动得流泪,因而吸引了许多观众,营业情况较好”。当时,长沙人送他一个绰号“姨妹子”(易谐音姨),表示人们对他的喜爱。但。1930年,易跃南因借债集资,盲目扩张,正逢经济萧条,竟然破产,最后只身一人前往武汉,到明星电影院重操旧业,当讲片员去了。
《火烧红莲寺》“烧”出乱七八糟的冲动
1928年,长沙的电影市场迎来了一个旺季。这一年,上海的明星电影公根据平江不肖生小说《江湖奇侠传》拍摄《火烧红莲寺》一剧,此后明星公司见到生意火爆,于是抛开原书,随心所欲,一口气把《火烧红莲寺》拍了18集。
《火烧红莲寺》顿时引发一场全国性的武侠神怪片热。因《江湖奇侠传》中的故事与长沙有一定关系,长沙这座城市更是被这把火烧得如痴如狂。皇仓街的远东电影院、北正街的美西斯电影院均赚得盆满钵满。
当年的报纸纷纷抨击《火烧红莲寺》等武侠神怪片,说它们使长沙很多人家的子弟受到迷惑,离家出走,到四川峨眉山修道习武。
《国民日报》在《长沙各影院之鸟瞰》中更指名点姓地对喜爱放映武侠片的美西斯电影院进行暗讽说:“在经营上,美西斯电影院最滑头,放映的影片,多是一口气念不完的侠怪片名,什么剑啊、仙啊,而且都是别人放过的片子”。
银宫电影院是长沙最好的电影院
(解放初期长沙银宫电影院4枚)
民国时期的湖南省《国民日报》曾经评介长沙的电影院说:“外面下大雨,里面雨滴滴,一会儿收茶钱,一会儿买五香瓜子,一会儿某副官某小姐有人找”,极说当年长沙一些电影院的场内卫生和秩序差。
然而,长沙的一些电影院,就是由差到好逐步转变的,比如西牌楼的百合电影院,首先就是租赁洞庭春茶馆旁边的空坪办露天电影场,赚了钱,就改建为木质结构电影院,设座位800个,到1934年,赚了钱,电影市场又看好,于是又将杉树皮屋顶换为瓦顶房,并装修成当时长沙最好的专业电影院。但好的还在后头。
(1981年中山路新华电影院门前,广告墙上排在最前面的电影是《第二次握手》)
1935年百合电影院的老板魏乔年,又与湖南省建设厅职员刘天职、蓝肇祺等集股8000银元,租用中山路国货陈列馆大礼堂开办银宫电影院。1936年《长沙市指南》说:“(银宫)布置亦颇堂皇富丽,为长沙最伟大之戏院。”
当年的银宫电影院确实是“民国时期湖南放映设备最好的电影院,拥有2部上海新蔡司伊康和百代牌有声片放映机和整套幻灯设备;房屋系钢筋水泥结构;有电话、自来水、电风扇、锅炉房,设备齐全;观众座位1100个,全部木质油漆靠背椅;场内地面由杂条木嵌成图案花纹;男女厕所均用抽水马桶,墙壁铺设白色瓷砖。该院放映中西片,以西片为主,日夜两场,票价2~4角。”
(长沙老影院之百合电影院)
长沙不少八十岁的老人告诉我,当年银宫开张放电影,就是有声片,“从银宫电影院里出来的人个个精神抖擞,口里还哼着《开路先锋》、《毕业歌》等歌曲,《桃李劫》、《新女性》、《大路》等片进步文艺作品,都是这里最先放映,进场后就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米高梅、派拉蒙、福斯、华纳兄弟等国际电影公司也看中这家影院,愿意与之合作。
银宫因其整洁富丽,当年湖南省主席何键亦曾多次利用这个场地,演湘剧、放电影,以接待国民党中央要员孙科等人。
“一江春水”让“银星”场场爆满
(黄兴路银星电影院)
今五一广场平和堂附近,为昔日长沙著名的银星电影院所在。
银星电影院始建1947年3月,是长沙出现较晚的电影院。但一部电影就使这家电影院声名鹊起。
1947年底,《一江春水向东流》在银星电影院上映。当时报刊发表影评说:“无论你是知识分子,还是贩夫走卒,看了这部电影都不会不感动。”这部电影:“让向来重视伦理,重视道德,又饱尝战争之苦的中国观众,无不将自己融入电影,融入情节,幻化成里面的人物,与他们一起历经坎坷,饱受苦难”。
据说《一江春水向东流》上映后,银星电影院因这部片子,至少一个月上,一票难求。这部片子,也使银星电影院董事会对于电影业的信心大增,不久即一次性拿出80两黄金,从上海购回一套美国辛浦来斯放映机。
上一篇:棋武士国语版剧情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