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8日,我们龙口作协部分人员到招远淘金小镇进行红色采风。
国产电视剧《大金脉》是由山东影视集团山东影视制作中心出品的年代战争剧。由王文杰执导,邵兵、王力可及郑亦桐共同主演。该剧于2013年6月2日在山东影视频道首播。
《大金脉》以抗战时期为背景,主要通过刻画底层淘金者、民间采金老板等人物的形象,将共产党、国民党及日为倭寇争夺金矿开采权战争表现地淋漓尽致,以突出金矿当地群众在中国共产党指引下与日寇艰苦卓绝斗争的爱国情结。
该剧通过刻画鲁家山、孟喜梅、郭林、顾玉莹等一批性格迥异、命途多舛的人物形象,展现了身处乱世、抗战救国时期采金人的生活状况。以金脉、命脉、血脉三重涵义递进的脉络,书写了一部采金的历史,也是抗战的历史,更是民族的心灵史。
《大金脉》是国内第一部从金融的角度诠释八年抗战的剧集,它第一次将观众们带入到了战争的背后,从而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金融抗战历史,使观众了解到黄金、货币在抗战的重要地位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抗战的艰辛历史。
胶东“黄金抗战”
招远盛产黄金,是中国第一个年产万两黄金的县,当年不幸沦陷在日寇手中。据招远市《黄金志》记载:“七.七”事变发生后,侵华日军小川支队,于1939年2月27日武装占领了招远城,翌日又占领了玲珑金矿,之后成立了“北支那开发公司”,开始了对黄金资源的疯狂掠夺。
周末,从潍坊一下来了15辆满载游客的大巴车。景区人满为患。
此时的延安红色政权,急需战争经费。
筹金送延安,不仅是一项急迫的经济任务,更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使命。胶东区党组织接受任务后,急速派员到重点产区招远进行密筹,成立了一个“绝无仅有”的常设机构——“胶东黄金工作委员会”。
1938年7月,中共胶东特委(1938年12月改称中共胶东区委)就成立招远采金管理委员会,当年9月,中共招远县委也成立了采金委员会。积极组织广大群众大力发展黄金生产的同时,带领抗日群众同日本侵略者展开了多种形式的反掠夺斗争,从敌人手中夺回黄金。
1939年冬,中共胶东区委书记王文特地交给胶东区职工抗日救国联合会主任苏继光(建国后调国家民政部工作,先后任司长、副部长、顾问等职,1993年病逝)一项任务:到招远筹集黄金。
苏继光化装成矿工、国民党官员,赢得当地最大的矿主“许小眼”的信任,利用“许小眼”私藏的几十条枪,组建起8支工人护矿队,由苏继光控制。
同时,胶东党组织还通过秘密潜入金矿,带领矿工智取黄金,伏击敌人运金车队,武装夺取黄金等方式,既筹集了大量的黄金,又阻滞了日寇的掠夺。
胶东军民从虎口夺下来的这些黄金,除满足了自己的经费使用外,大部分都取道“渤海走廊”和“滨海通道”,采取集中与分散结合,分段接力赛的方法,通过鲁南转送或直送党中央,一般先将在招远等地通过各种形式筹集的黄金,集中到中共胶东特委(区委)驻地或指定位置,然后安排上交。
镖局表演
当时胶东向党中央送黄金等物资,主要是由中共胶东特委(区委)和胶东我党的部队组成的一批批运金小分队,冒着枪林弹雨和流血牺牲,秘密送到山东党组织的驻地———鲁南区,后转送党中央,或直送党中央。日军通过汉奸内线获悉我方将黄金源源不断地运送到鲁南地区后,便想尽办法在途中拦截和争夺,中日双方在运送黄金的路上又展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较量。
督金府现场审理案件
从胶东到鲁南,大部分路段是日军的占领区。1941年底前,八路军由胶东向鲁南区运送黄金时,主要是从胶东根据地的大泽山区出发,经过高密、诸城、莒县等地,最后到达沂蒙山区根据地的大后方岸堤地区,在此地向中共山东分局、八路军山东军区交接黄金。
仿古戏台子
1941年冬天的一个漆黑的夜晚,胶东一支运送黄金的八路军部队在诸城县某村宿营时,突然遭到大批日军的偷袭。他们血战突围回到胶东后,找到敌工部日语翻译,异口同声地学说着一句日语,翻译一听,是“黄金部队”的日语发音。
几个小伙子抬轿
原来,在突围的时候,几乎所有的日军都在高叫着“黄金部队”。事后侦悉,日军对八路军的这支队伍已经“关注”了很久,并将他们命名为“黄金部队”,获知了八路军“黄金部队”的行动路线后,提前设伏,才使我军受到一次损失。自1942年初,运送黄金的胶东八路军只得改走“渤海走廊”这一著名的秘密通道。
送金的路线,因受战争环境制约,不同时期走不同的运金路线。据时在胶东区行政公署秘书处工作的王文正回忆,在1939-1943年间,运金主要是经“渤海走廊”。即从我党在胶东的平(度)、招(远)、莱(阳)、掖(县)边区根据地出发,经胶莱河、昌邑、潍县北部沿海地区、清河区寿光等县,南穿胶济铁路进入鲁中区、沂蒙山区、山东分局驻地。
在1943年8月,胶东军区参谋长贾若瑜打通了胶东和滨海地区的交通线后,自1944年秋后,送金路线由“渤海走廊”改为“滨海通道”。即从胶县、高密穿过铁路,经滨海区诸城等县直达山东分局所在地。
好不容易看到一书院,急忙进去,没有一本书,墙上挂了几幅画、字,遗憾,产黄金的地方对书不感兴趣哦。
中共胶东特委和部队为使黄金安全运送到目的地,在兵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不惜动用“重兵”。平时一般是两个连,选派精干战士,每人携带10两左右,这样既方便行军,遇到敌情也能随机应变,灵活应付。
据当年送金小分队班长王德昌回忆:1943年秋天,一支二十余人的送金小分队,在队长“孙大个子”的带领下,每人携带四五十两黄金,夜行晓宿,长途跋涉,由鲁经冀入晋,到达山西境内汾河流域一个叫雁鸣渡的河畔时,与日军突然遭遇,孙队长临机将队伍一分为二,两人的黄金集中于一人携带,一半渡河送金,一半阻击掩护,结果黄金送达延安,但阻击人员全部牺牲,渡河的也牺牲二人,伤三人,包括孙队长总共十四人捐躯。战士小李,身负重伤仍忍着巨痛将黄金埋入树下泥土。直到打扫战场时他从昏迷中苏醒,奄奄一息之际仍手指埋金处。
中共胶东特委和部队为使黄金安全运送到目的地,在兵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不惜动用“重兵”。平时一般是两个连,选派精干战士,每人携带10两左右,这样既方便行军,遇到敌情也能随机应变,灵活应付。1940年冬,贾若瑜(时任抗大一分校胶东支校副校长兼八路军第一纵队教导团团长),带领两个营的兵力,亲自护送近3万两黄金,前往山东分局。
迟浩田和招远作家《玲珑作证》作者王树功合影。 栾祖怀提供
由迟浩田将军题写书名的《昆嵛英雄于得水》中记载:“胶东抗日根据地从经济上和军工生产上也有力地支援了山东和全国解放区。当时生产的43万两黄金送到胶东行署,送到革命圣地延安。”中央电视台《回访》栏目于2010年11月在北京采访“游击大王”贾若瑜将军(曾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贾老讲:“胶东藏黄金,在中国的战争年代是43万两,那一次我送的是3万多两,是两个营,一般是一个连送,这次实在是太多了,就两个营送,几十匹骡马……”。
为了防止泄密,胶东军区黄金运送部队都接到过严令:任何人都不许透露运送的时间、地点和部队番号、兵力和交接的过程。这些历经千难万险终将黄金安全送到沂蒙山区的胶东八路军指战员,都忠实地执行了党的这一命令,他们将抗战中无数次穿越敌占区运送巨额黄金的这段惊心动魄经历,以及对路上牺牲战友的深深怀念,都永远埋藏在心里……
招远作家围绕黄金抗战,还写了一本书《玲珑作证》,该书由迟浩田题字。可见周围县市区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
小编注:参观完淘金小镇,小编觉得应该向淘金小镇景区提出建议:景区应该建造一个胶东“黄金抗战”纪念馆,这可能是全国唯一的黄金抗战纪念馆,可极大提高淘金小镇及招远市的知名度。
我们龙口有个招、黄护金大队,以后小编会向大家介绍的。
【莱山风文化传媒】
一个有活动、有创意、有特色、有性格的公众号平台
一个以宣传龙口莱山、让莱山走向世界为己任的公众平台
下一篇:一、水瓶男与其他星座的相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