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琪发言
5月30日至6月2日,作为“娘家人”的主办方之一闽南师范大学,在2018闽南诗歌节辟出一个重要环节:安琪诗歌研讨会。海峡两岸专家、学者就安琪的诗歌进行了精辟、高质的专场研讨,现将研讨摘要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部分发言摘要:
吴思敬(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导):
安琪是中国当代优秀诗人,创作阶段以2002年12月北漂为界,可分为漳州-北京两个阶段。漳州时期以长诗在诗坛刮起语言风暴,一种无拘无束的精神突围加上发达的想象力,让安琪在先锋诗人群体中产生影响。到北京后她的诗歌进入新的阶段,以2012年为界,安琪的北京时期诗写又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沉痛而真实。后一阶段体现出了运用意象十分准确和智性写作加大两个特点。安琪迄今的写作,是她的自我形象塑造。
(罗培新 任毅 整理)
萧萧(台湾明道大学中文系教授):
安琪在简介中写出了她的几本出版物,《奔跑的栅栏》,栅栏本来是束缚身心的,但安琪却要带着它奔跑,看得出她对自我的探索。她参与主编的《中间代诗全集》,中间代,时间的节点,这是安琪的历史意识。《极地之境》,远方的象征,空间的转移,远方到底在哪里,安琪扩大诗歌版图的意图在这个书名中显现。《父母国》,从此地到彼地,再从彼地返回,诗人最终还是要从远方返回故乡。安琪的诗都有一个自我,她把自我,放到了万事万物中。
(罗培新 康城 整理)
燎原(著名诗歌批评家):
安琪是为当代前沿性诗歌写作氛围所激励,始终以加速度的状态以及抱负与雄心,纵身于前沿的写作。近30年时间,她的写作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从观念性的宏大文化写作到述说自我再到明心见性的现阶段,每个阶段都写出了自己的代表作。安琪的诗歌语言具有一种灵光突至、人力难为的奇幻,她善于在当下生存场景的模糊混乱中整合出包罗万象的精神文化信息。
(罗培新 任毅 整理)
陈仲义(北京大学中国诗歌研究院研究员):
就诗歌语言天资看,安琪在全国女诗人行列里,是最具潜力与挑战的人选之一。从安琪开始,以语词为中心变频的碎片式写作样态,意味着畅达十几年之久的黑夜写作意识的淡出,意味着新一轮的性别写作惯性的进一步排除,在地平线上另一端,露出异样的“综合”写作平台。近30年的写作中,安琪留下了相当富足的诗歌轨迹。发散的意识流、庞杂的跨体集结、招之即来的语言资质,伴随着饱胀的、临“危”裂变的心理能量,时时抖落出惊人的爆发力。
(罗培新 康城 整理)
谭五昌(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
安琪更新了福建诗歌的美学生态,承继了福建女性诗歌的谱系:冰心-林徽因-郑敏-舒婷—安琪,线索分明。她对灵魂、对信仰的执着的探寻,对沉重事物持续的探索与坚守,她的出身与她诗歌的精神面貌,构成了一种对称的关系。安琪的先锋向度十分明显,主要体现在其诗歌的理念以及艺术技巧上,可以从她的一首诗题找到她的写作秘密:“任性”。安琪的写作变化大,难以贴标签,语言诗学、生命诗学、智性诗学,都有涉及。
(罗培新 康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