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华
出生日期:1928年8月3日
职业:电影演员
代表作品:
《白毛女》《花好月圆》《党的女儿》《碧海丹心》《秘密图纸》《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
2010年10月16日,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金鸡奖终身成就奖,授予了时年82岁高龄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田华。现场,田华老师的发言句句肺腑,令人感动:
这不是我的,这是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的。因为人民养育了我,人民使我成长为一个老的文艺工作者,使我成为文化战线的一个老的螺丝钉。
我,是的,我也是80后的,但是我,我觉得:我在今天这个老人节的晚上,我觉得我并不老!至少说,我的心不老!我不会在终身成就奖的下面画个句号!我要在终身成就奖的基础上,我要再起步!因为我没有老,我不服老!我就觉得人民还需要我,文艺工作需要我,电影还需要我,马克思还不要我!
所以,我觉得:我做的工作太少,由于种种原因我失掉了10年,我要是一年拍一部电影我还能拍十部呢。但是,我做得那么少,你们给的我那么多。所以我要活着!我要继续干!
你们年轻,我们也年轻。你们年轻总是写在脸上,我们年轻总是藏在心房。你们做梦,我们也做梦。你们做梦充满了遐想,我们做梦从来不去多想。你们有爱情,我们也有爱情。你们的爱情讲究的是热泪奔放,我们的爱情讲究的是日久天长。你们是财富,我们也是财富。你们的财富在于来日方长,我们的财富在于饱经沧桑。你们是太阳,我们也是太阳。你们是一轮火红的朝阳,蒸蒸日上,我们是一抹绚丽的夕阳,同样灿烂辉煌。
朋友,朋友们,不要看我们年过半百银发飘零,归根的落叶尚能肥沃泥土,降落的夕阳意在点燃繁星。我们为什么离休而不离伍?只要雄心不老就有无尽的潜能。
儿子说,你应该种花养鱼散步练功到河边去垂钓那晚年的安宁;女儿说,您该游山玩水寻访亲朋尽享那天伦之乐和大自然的恬淡风情。而我们,却怅然若失,食睡不宁,岂能躺在功劳簿上领取百分之百的薪俸?!
是的,我们曾饱尝过凄风苦雨的血腥,秀发和青春已献给共和国的黎明。青纱帐里,有我们血染的琴弦;行军路上,有我们鼓动的歌声;朝鲜战场,有我们包扎的绷带;边防前沿,有我们演唱的哨棚。岁月的犁铧已在我们的额头耘满了皱纹,征战的马背也悄悄逝走了开花的年龄,我们本应摘取更多艺术的桂冠,最宝贵的十年啊,又被牛棚所蹂躏。
然而,我们毕竟是战争的幸存者。多少战友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梦里,浮现着他们驰骋沙场的身影;醒来,又记得那神采飞扬的音容。
想到这些,我们每每热泪纵横。为了他们,我们也要重上舞台,拼尽余生,毕竟我们还有丰富的舞台经验。哪怕是残烛,也要放射热量和光明,何况我们雄心犹存,血热气盛,敢于登台就意味着我们还年轻。
我们多想变成一缕清风,送你紧张工作后的一点点轻松;我们多想变成悠扬的晨钟,轻轻地为您歌唱,默默地伴随您攀登。
瞧,改革的大潮激荡千里,波飞浪涌,怎能不令我们老骥奋蹄,萧萧长鸣。这是民族崛起的又一次深刻变革,它像总攻的号令绷紧了我们每根神经。我们要以文艺为武器而抒怀呐喊,像当年在沦陷的街头挥舞着救亡的话筒。
愈近晚年,愈珍惜人生的旅程。我们多么想做改革者那弄潮的帆蓬,或者将肩膀化成攻坚的云梯,踏上来吧,一代年轻有为的精英。我们向你们学习,把你们称颂,献上老文艺战士由衷、由衷的致敬。
田华是长影建厂初期的第一代演员。1950年,田华参加了电影《白毛女》拍摄,这是她演艺生涯中的第一部电影。影片上映后,以其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
电影《白毛女》剧照
这其中,离不开演员对人物的成功塑造。由于田华出身农村,对农民遭受的沉重压迫有着深切感受,她能深刻理解喜儿这个人物。她在导演的指导下,认真拍摄每一个镜头,注意从人物内心出发表现人物性格,她的表演真实自然朴素。她所创作的喜儿赢得了广大观众的赞誉,认为她“创造了比舞台更深厚的形象”。不仅接到国内无数封来信,还有远从苏联、捷克斯洛伐克、日本、土耳其等国观众的来信,热情称赞田华的表演。
《党的女儿》中的李玉梅,是田华塑造的另一经典角色
1958年,田华在长影电影《党的女儿》中饰演了“党的好女儿”李玉梅这一角色,她以发自内心的革命激情,很好地掌握了主人公对党无限忠诚的思想动作线,表演朴实、真挚、内在、含蓄,成功地把李玉梅的忠贞、无私、英勇、顽强和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准确地表现出来,赢得观众的称誉。在《北京日报》、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晚报》联合组织的“1958年最受欢迎的国产影片”评选中,《党的女儿》获选票11152张,名列榜首。
田华在长影旧址博物馆《白毛女》展位前留影
2018年9月,田华重返长影,看到长影旧址博物馆中《白毛女》等影片,一幕幕熟悉的场景让她激动拭泪。她说,“长影是我的家,我的电影之家,是我电影起步的家。回到这里,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的岁月,那是我一辈子值得珍惜与铭记的回忆。有喜悦的眼泪,兴奋的笑容,有温故知新的启迪。为什么到现在,人民还那么承认我们,认识我们,了解我们,就是因为我们一直都在传承着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精神!我作为长影人,我很骄傲很光荣!”
于洋
出生日期:1930年10月4日
职业:电影演员
代表作品:
《留下他打老蒋》《桥》《中华女儿》《葡萄熟了的时候》《怒海轻骑》《青春之歌》《暴风骤雨》《金星英雄》(配音)等
2010年10月16日,第19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终身成就奖,授予了80岁高龄的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于洋。
于洋在现场发言中说道:
人生七十古来稀,如今我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今天接受这个沉甸甸的奖,我认为它不仅是属于我个人的,它是属于这一代年轻电影人对我们老一代电影人的褒奖啊。所以,我特别珍重这个奖项。
作为一个老的电影工作者、老的电影演员,我非常清楚,在每一个角色演出的后面,是凝结着多少人的劳动和汗水啊。这里有编剧、有导演、有摄影、有美工、有录音,还有化妆、服装、道具,没有他们,我们是一事无成啊。
今天得到这个奖的时候,我首先想到的是他们。我感谢他们!我怀念他们!虽然有很多朋友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我想念他们。感谢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伟大的祖国。
于洋是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之一。1947年11月,于洋来到兴山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参演了个人首部电影、同时也是长影拍摄的新中国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
于洋(右)在《留下他打老蒋》中初登银幕
当时,导演伊琳了解到于洋曾在硝烟纷飞的战场上摸爬滚打过,于是选他在片中饰演我军一位智勇双全的年轻连长。接到任务,于洋非常认真,除反复研读剧本、揣摩角色,还像过电影一样,仔细回忆在四平保卫战等大小战斗中见到过的我军基层指挥员的英勇表现,以此来丰富角色的表演。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于洋将连长这一角色饰演得有血有肉,受到导演伊琳高度赞赏,称他是块做演员的好材料。正是从参演这部影片起,于洋开始了专业电影演员生涯。
陈强
生卒年:1918-2012
职业:电影演员
代表作品:
《留下他打老蒋》《白衣战士》《桥》《白毛女》《画中人》《红色娘子军》《瞧这一家子》《二子开店》等
2008年9月13日,第17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终身成就奖,授予了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陈强。
陈强(右)在《留下他打老蒋》中扮演刘老汉
陈强是在新中国第一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蒋》中扮演刘老汉而开始电影生涯。不久,又在新中国第一部长故事片《桥》中,扮演一位朴实的老工人——老侯头。而影片《白毛女》中黄世仁的表演创作则使他享誉影坛。
在《白毛女》中,陈强(右一)成功塑造了黄世仁这一反面角色
在陈强扮演的各式各样角色中,给人们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黄世仁、南霸天等反面人物形象。他一反“脸谱化”的表演手法,从深入挖掘人物内心入手,以多种手段揭示本质,使人物形象真实自然。他在塑造人物的时候,特别重视“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能通过一两个精心设计的动作和多变的面部表情,将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复杂感情充分揭示出来。影片《白毛女》中,黄世仁第一次见到喜儿,他让黄世仁用手绢捂嘴一笑,只轻轻一点,就增加了悬念,使观众为喜儿的命运担心。《红色娘子军》中南霸天被捕后乘机逃跑,他让南霸天捂了一只眼,只留一只眼活动,这就突出了人物的狡猾。
庞学勤
生卒年:1929-2015
职业:电影演员
代表作品:
《边寨烽火》《古刹钟声》《战火中的青春》《甲午风云》《烽火列车》《独立大队》《党的女儿》《兵临城下》《烈火中永生》《花园街五号》等
2014年9月27日,第23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之一,是几代电影观众熟悉的新中国“二十二大影星”之一、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庞学勤。
1956年,庞学勤首次登上银幕,在林农导演的《边寨烽火》中扮演边防军杨指导员,以后在20多部影片中担任重要角色。在《古刹钟声》中饰深入虎穴的我军侦察科王科长,在《朝霞》中饰小学校长林征,在《炉火正红》《船厂追踪》《东风》等影片中分别饰演党委书记、车间主任、工程师等角色。
1962年,庞学勤与李默然等一起参加了影片《甲午风云》的拍摄,塑造了北洋水师中一名充满爱国激情、坚决主张抗击侵略的英雄神炮手王国成的形象,这个典型人物的爱国精神与不屈壮举激励了几代中国人。他还参加了由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和关怀的影片《兵临城下》的拍摄,饰演地下党负责人李忠民,他细腻、深刻的表演,受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电影《战火中的青春》剧照
让庞学勤最难忘的还是与王苏娅共同主演的影片《战火中的青春》。为了刻画那位敢打、敢拼、热情的我军基层指挥员雷振林的形象,他在苦练体魄的同时,仔细研读剧本,分析角色的性格经历和特点;努力回忆战争年代自己身边那些农民出身的基层指战员们的言语行动,精心设计角色的动作、神态及内心的情感变化,尽力做到表演朴实、真挚、自然,富有生活气息。影片公映后立即轰动全国,他也凭借此片和金迪、李亚林、张圆等一起荣获了1962年文化部授予的“二十二大电影明星”荣誉称号。
1983年,54岁的庞学勤,饰演了影片《花园街五号》中那位虽历经坎坷却对党忠心耿耿、脚踏实地干工作的改革者刘钊。庞学勤竭尽全力给观众留下了一个崭新的艺术形象。
葛存壮
生卒年:1929-2016
职业:电影演员
代表作品:
《六号门》《平原游击队》《红旗谱》《小兵张嘎》《南征北战》《玉碎宫倾》《街上流行红裙子》等
2016年3月2日,金鸡百花电影节协会决定,将第25届金鸡百花电影节金鸡奖终身成就奖授予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葛存壮。遗憾的是,就在2天后,葛老因病不幸离世。在当年9月的颁奖典礼上,由其子葛优代为领奖。
1949年,葛存壮在东北电影制片厂正式开始了电影演员生涯。初登银幕,葛存壮一直跑龙套,在电影《钢铁战士》《白毛女》《六号门》中演些小配角。第一次在演员表中留下名字的电影是《赵一曼》,他在这部影片中扮演一个伪警察,尽管戏份不多,但他下了很大功夫,把这个反面人物演绎得活灵活现。
在这部电影中表演很出色的葛存壮,成了导演心目中演反面人物的首选,专门演起了“坏蛋”。《红旗谱》中的恶霸地主冯兰池、《矿灯》中的日本经理岛田、《小二黑结婚》中的金旺、《小兵张嘎》中的日军龟田队长、《大清炮队》中的清军守备叶守信等角色最为成功和著名。他对这些反面角色的生动演绎,耐人寻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与陈强、陈述、刘江、方化等老一辈艺术家,被称为中国影坛五大最好的“坏人”。
葛存壮与陈强、陈述、刘江、方化合影(图源网络)
向开创新中国电影事业的
前辈们致敬!
下一篇:《太虚幻境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