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ype="normal"@@-->
29年前,评选1994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舞台上,《肖申克的救赎》颗粒无收,黯然离场。
即使是上映当年的票房,也仅有2800万美元。
但真正陈酿的美酒猛灌入喉,只会觉得辛辣。
唯有细细品味,才能尝出香甜的回甘。
《肖申克的救赎》就是这样一部如老酒的电影。
多年以后,人们终于发现了它的独到之处。
上映30年后的今天,它霸榜于豆瓣电影的榜单之首。
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励志电影。
每一年,在新的人生阶段重温,都会有新的震撼与感悟。
监狱外有本事的人
监狱内同样如鱼得水
安迪蒙冤入狱,起初的日子并不好过。
让他身心俱疲的第一件糟烂事,就是监狱里的同性恋三人组。
身处泥泞中的人,最刺激的事情,莫过于将曾经高高在上的人拉下来,对之羞辱玩弄。
三个人总是在安迪形单影只的时候,对他进行欺辱,搞得他每次都鼻青脸肿。
安迪在狱中的第一个转折点,是天台上的一次劳动。
彼时,警卫队长抱怨自己刚刚继承了一笔35000美元的遗产。
但因为当地的纳税政策,到手后的金额会大打折扣。
安迪曾是顶级银行家,精通财务知识,对避税手段手到擒来,上前毛遂自荐。
在他的一番操作下,警卫队长顺利拿到全额的遗产,对他的能力刮目相看。
为了报恩,更为了彰显自己在狱中的权力,警卫队长对欺辱安迪的三人组进行了残酷的折磨。
他们再也不敢找安迪的麻烦。
此后每年纳税前的关口,监狱里都会出现令人发笑的一幕:
监狱里所有的公职人员,排队让安迪进行报税。
这个消息被典狱长得知后,安迪成为了典狱长洗黑钱的工具。
作为回报,安迪拥有了一间单独的牢房。
他掩盖逃跑隧道的违禁海报,也被典狱长堂而皇之地放过。
至此,安迪逃跑计划的所有客观条件,都因为他的特殊能力一一达成。
初看影片以为,拥有一颗向往自由的心,便可以像安迪一样拥有自由的可能。
可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老布,少数人是瑞德,极少数人才是安迪。
老布彻底被监狱里的生活体制化,再也无法于监狱外生存,最终自杀。
瑞德怀有一颗向往自由躁动的心,可如果没有安迪的信作为寄托,他也曾犹豫夺取枪支犯罪,重归监狱体制。
在狱中混得如鱼得水的安迪,比身在监狱外的自由世界,混得也不差。
有本事傍身的人,到哪里都能获得尊重。
社交的本质,在于互换利益与价值。
拥有了一技之长,才有安身立命的保障。
哪一刻
你觉得一技之长特别重要?
知乎上有个提问:
“有特长真的那么重要吗?”
答主@渐行渐远在知乎上回答:
“在工厂里其实分两种人,有技术的工人一个月工资八九千。
没技术的,加班加到头秃也才一个月六千。”
“考研名嘴”张雪峰老师也曾建议当代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以外,最好发掘一下自己的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