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保卫了“萨拉热窝”,2016年不幸逝世,临终前:我要加入中国籍。《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南斯拉夫电影激励了几代人不断争取自由,并让瓦尔特的扮演者巴塔荣获多次最佳男演员奖,在他逝世时,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还亲自发了唁电.
可见巴塔对塞尔维亚的影响力,当然,对中国民众来说,瓦尔特这个名字也是颇具魅力,在70年代风靡一时,甚至成了那个年代中国人对南欧的第一印象,造成了相当大的文化冲击.
毕竟70年代的中国,电影产业较为单一,这种超级英雄类型的影片在国内极少,一下子就抓住了民众的视线,自然而然就产生了深刻印象,而电影的原型人物瓦尔特经历也是传奇.
二战期间他孤身赶往萨拉热窝,在一片乱局当中建立奇功,最终牺牲在萨拉热窝解放前夕,可谓是为解放事业燃尽最后一滴血,战后急需英雄安稳人心的南斯拉夫,自然就开始大力宣传.
而当时南斯拉夫创造性的改变了影视主题,作为游击队员,瓦尔特并没有什么大无畏的精神,更偏向江湖侠客,看到帝国主义逞凶,就要站出来让他们吃个亏,算是江湖英雄.
要知道,当时武侠类型的电影还没出现,这部影片可谓是划时代的创造,自然就显得格外亮眼,对于彼时的中国来说,同样对这类革命英雄具有很深的情感共鸣,这结合起来影响就更大了.
因此,当瓦尔特扮演者巴塔访问中国时,沿街基本围满了人,而巴塔的行动出乎意料,1979年是他首次访问中国,驱车走过南京街头的巴塔看到道路两旁欢迎的民众,无视了保镖的警告.
选择停车推开车门,走入人民中间,这样的行为让他更受中国欢迎,在此之后,但凡访问团前往塞尔维亚,必然会去看看这位传奇人物,而出于这种认同感,巴塔对中国的热情深受感动.
遗憾的是2006年巴塔突发心肌梗塞,接连做了两次手术,但身体情况不容乐观,2012年的《冰》,也由此成为他最后一部作品,在临终之际,他也不忘自己和中国之间的深厚联系.
十多次的访问经历让他对中国充满感情,更是从中国粉丝那里受到数不尽的鼓励和支持,面对记者采访,巴塔深情的表示”我找不到不去爱中国的理由”.
更强调如果不是中国法律不接受双国籍,他早已加入中国国籍,因为他和中国的情感联系是如此深厚,2016年巴塔因病离世,更是掀起一阵”回忆瓦尔特”的热潮.
这位保卫”萨拉热窝”的瓦尔特扮演者,给一整个时代带来了无法抹去的回忆,作为艺术从业者,如此成就属实令人惊叹,而他的一生足足出演300多部电影和电视剧著作.
在塞尔维亚现在仍旧是最高记录的保持者,他的离世代表塞尔维亚一段电影历史的终结,就连中国人也没想到”瓦尔特”的谢幕,但我们相信,他所传递的追寻自由的意志不会磨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