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行业近年火热,众多年轻演员如柯淳和丞磊迅速崛起。然而,高薪背后究竟隐藏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艰辛?
在前几天的“短剧顶流观察”栏目中,我们对如今短剧界备受关注的男演员进行了一番热议。这些演员不仅在颜值上引发讨论,更是吸引了外界对他们收入水平的深切关注。相较于传统内娱演员,短剧演员的薪酬究竟是多少?这一点不妨详细探讨一下。
通常,短剧的顶尖演员薪酬分为两种模式:项目打包价以及按天收费。以目前人气最高的柯淳为例,他曾在综艺节目中透露自己的日薪为2万,虽然这个价格在业界披露后被业内人士质疑其实已经翻了数倍。以去年总共参演的13部短剧计算,假设他每部剧拍摄周期为8天,结合日薪,柯淳的年收入基本能达到208万。相较于一些知名的小艺人,这一收入颇具竞争力。
然而,短剧的高收入似乎并不代表所有演员都能享有同等待遇。普遍而言,除了那些顶尖演员,其他普通演员的薪酬普遍较低。参与度较低的配角和群演,日薪仅在400-800元不等,并且需要靠经验提升自己的日薪水平。这与内娱208号艺人的收入形成鲜明对比,真正实现年薪百万的仍然是凤毛麟角。
再来看看另一位短剧热度人物,女演员马秋元。她凭借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曝光,外界传言她的日薪甚至达到8万。若以每年22部短剧和8天的拍摄周期来算,她的年收入有可能突破1408万。在短剧行业,真正的“顶流”位置可能意味着与内娱一线艺人相当,但在整个行业中,绝大多数演员仍需要经历薪水的严酷分化。
短剧的高薪背后,隐藏的是满满的工作压力和不稳定性。短剧拍摄周期通常较短,快节奏的工作导致很多演员面临严酷的生活压力,柯淳曾提到自己拍摄某部作品时需要挑大梁,需在一天内完成62场戏,工作时间常常超过18小时。连续的高强度工作使许多演员付出了身体健康的代价,甚至出现脸部快速老化的情况。高薪虽诱人,但可持续性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考量。
短剧的迅速流行也带来了演员快速更新迭代的现象,新人频频冒头,往往让那些因某部剧爆红的演员面临被市场抛弃的尴尬。对于短剧演员而言,他们不得不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机会,以避免被淘汰的命运。
短剧的爆炸性商业收入背后,仍需关注参与者的生存状态。虽然短剧演员可能快速赚到普通人一辈子挣不到的钱,但这条职业道路却是高强度、高风险的。短期内获得的丰厚回报并不能掩盖潜在的生存危机与心理压力。希望短剧行业能够在未来为演员提供更有保障的职业生涯,创造更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
你对短剧演员的薪酬水平怎么看?是高还是低?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