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召忠。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影
退休后的张召忠风声水起,原本知名度就高的他,现在更红了。
64岁的老人,用年轻人鬼怪精灵的话语体系和幽默文化,毫无违和感地融入了“90后”、“00后”青春活泼的圈子,享受着“粉丝”们“局座!局座!”的问候。
有人说张召忠是“网红”。但老张不买账:“‘网红’都是些在娱乐、搞笑等方面搞些歪门邪道的人,我永远成不了‘网红’。”
5月中旬的一天下午,人民网记者走进“张召忠工作室”,采访刚刚从解放军电视中心录完节目后赶回来的“局座”。他衣着整齐地坐在沙发上,与记者寒暄起与人民网的交情:“我第一次做网上直播是2000年5月20日在人民网强国论坛,那天陈水扁发表就职演说;我开的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博客是在人民网,还连续多年被评为十大博客。后来,部队不允许现役军人开博客,我就把博客停了。”随后的三个小时,老兵张召忠用标志式大白话向记者讲述他5个月来“战斗”在自媒体的苦乐生活,并毫不避讳地直面记者每一个提问。
挖坑
去年10月,张召忠参加江苏卫视《最强大脑》录制时,总听到一帮年轻人说微信的事儿。他一脸蒙圈地虚心请教:“微信是什么?”
人生第一次在微信APP里看到自己的节目后。张召忠当即来了兴趣:“这东西不错!我也搞一搞。”
两个月后,“局座召忠”上线的消息刷爆朋友圈。
新鲜感未过,张召忠发现给自己挖了个“坑”。“我把微信和微信公众号当成一回事了。”他以为微信公众号是用来和大家随便说话聊天的,没想到这东西比做电视节目、搞科研还要累。
一个拥有45年军龄的老将军,在没有看清敌人长啥样儿的情况下,挑起了一场没有准备的仗。
“可把我忙死了!”张召忠意外入行自媒体令人啼笑皆非。但自己下的战书,咬着牙也得把这仗打下去。
起初,张召忠以为自己一个人就可以搞定微信公众号,操作后发现里面门道很多,单枪匹马寸步难行。他开始招兵买马,几个“90后”被他纳入麾下。张召忠每天亲自撰写文章,录制音频和视频节目。“小伙伴”们则负责包装文章、编辑视频音频节目、更新公众号,以及对外联络合作等,有些人身兼数职。
“我一辈子做事不喜欢重复别人,看到什么,就想去尝试。我在电视领域收视率做到了2.8%,处于行业里最高的高度,现在感觉这事儿没什么新意了,又开始做自媒体。我挺高兴,现在全国就我这么一个老头做这事儿。”张召忠说。
挺过最累最难的日子,张召忠搞懂了自媒体的“江湖黑话”,也看到了自媒体的“血雨腥风”。
他预言“自媒体很快会迎来大洗牌”。原因是很多自媒体账号制造不出高质量的内容,缺乏持续发展的实力,大浪淘沙之下,难逃灭亡厄运。他说:“我一辈子在搞研究,写了几千万字的书,这么厚重的积累,搞自媒体都很吃力。”
对于下一步的规划,张召忠特别看好漫画,他想把漫画和现在的虚拟现实技术结合。他预计虚拟现实技术明年就能大面积普及,到时候就是“局座召忠”发挥内容优势的时候。
亲身试水之后,张召忠对于退休专家学者投身自媒体颇为悲观:“老专家们买个白菜,这边一块二,那边一块钱,他都得挑那个便宜的买,怎么会掏出几十万块钱去搞微信公众号?”
张召忠在电脑屏幕前与编辑商量稿件细节问题。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影
局座
“局座召忠”微信公众号开通之初,“局座”二字的选用直达网民心里,形成沸点,大量吸粉。
网络世界里昵称如繁星,“局座”似乎专属张召忠。
张召忠最早被网友称呼“局座”是在2003年,那年伊拉克战争爆发。有着在伊拉克工作经历的张召忠做客一档电视节目评说战争,他在直播中大胆预言美军会在伊拉克“陷入人民战争的海洋”,“萨达姆将在家乡提克里特布下陷阱等待美军”云云。
不料,萨达姆的部队基本没做有效抵抗,几天时间就四散溃退。萨达姆后来在提克里特被美军活捉。听信了张召忠解读的中国军迷看得目瞪口呆。
伊拉克战争的预测失准,成为张召忠在网上口碑的分水岭。网友们对于权威的跌落喜闻乐见,各种调侃和讥讽充斥论坛。中国自此多了个“战略忽悠局”,“局座”就是张召忠。有人说他是“军事界的贝利,预言战况永远是反的。”
之后,无论他在电视上谈论多么严肃的话题,都会换来网友的调侃。有些网友还特别喜欢从中摘取“金句”曝晒,留下“雾霾防激光”“海带缠潜艇”等让张召忠无可奈何的误解。
但张召忠从未因此在网上与人争辩抑或吵架。“有人能抽时间写个评论来骂我,我谢谢你。”他说。
凤凰网军事频道主编金昊在今年3月《凤凰军机处》第一期节目时,当面“请教”张召忠:“咱们国家到底有没有‘战略忽悠局’这个机构呢?”听到这个“犯忌”的问题,张召忠 “笑容僵了片刻”。金昊认为这个细节颇能体现张召忠过去对“战略忽悠局”“局座”的微妙心态。
张召忠首次录制《最强大脑》时,在主持人介绍新评委张召忠后,台下观众山呼“局座,局座”,张召忠无奈地笑笑。
从“局座召忠”微信公号开始,张召忠终于拥抱“局座”,以“自嘲”认可了这个尴尬的身份。
然而,这似乎他正是谙熟媒体传播规律的一招妙棋。从此之后,“局座”的含义悄然反转,讽刺味儿淡化,变得“萌萌哒”。
张召忠工作室新建了演播室。图为“局座”衣着整齐地在制作节目。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影
吸粉
局座召忠’的“粉丝”五个月涨到了47万。”
张召忠在向记者展示闯荡自媒体5个月的成绩时,颇有些自豪。记者从微信个人公众号排名也发现,“局座召忠”5月份多次进入前15位,基本没有跌出过前50位。一票“网红”排在他的身后。
张召忠从1992年开始接触电视媒体,在央视做了《三十六计古今谈》,军迷开始认识并喜欢他。20多年来,张召忠的“粉丝”早已超越狭小的军迷圈。从年龄层次上看,中老年人算是他的“铁杆粉丝”,“90后”、“00后”“粉丝”团队伍也迅速扩张中。工作室的编辑说“有人已经用张老师的节目作胎教了”。
张召忠的高人气,让与他合作的媒体受益良多。无论传统的电视节目,还是网站、手机平台节目,媒体都能收获惊喜。
退休前,张召忠主要参与电视节目制作,他在央视四套做直播的节目收视率达到2.82%,这是电视节目收视率接近顶峰的数字。退休后,张召忠合作的媒体平台多起来,新增了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真人秀、蜻蜓FM合作的《张召忠开讲》音频节目、凤凰网的《张召忠说》视频节目等,在“局座召忠”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张召忠还开了“悄悄话”音频节目和《局座时评》视频节目。
去年10月,凤凰网推出《张召忠说》视频节目。这档偏传统的视频节目很快就成为凤凰视频点播量最大的节目之一,单期节目点击量最高达到550多万。
蜻蜓FM军事频道编辑苏曼曼告诉记者,他们和张召忠合作的《张召忠开讲》是平台的明星节目,点播量在平台上所有节目中稳居前10位。节目从去年9月推出到现在,累计点播已达1.2亿次。
今年5月13日,张召忠工作室和斗鱼网络直播平台联合搞了一场直播,在没有前期宣传的情况下,在线人数很快高达98万,弹幕好几层,屏幕被糊得无法正常观看,必须关掉弹幕才能在直播间看到张召忠的脸。据说,该平台请日本声优做直播时,同时在线人数也不过几万人。
张召忠走红,“战略忽悠”无疑功不可没,这直接让他成了媒体和普通人饭桌前的调侃谈论对象。但与娱乐明星或靠“博出位”一炮走红的“网红”相比,张召忠身上没有“娱乐恶习”,更多的是成功人士的一些标志性特征。
北京电视台《军情解码》主持人罗旭说张召忠参加节目从来不看稿子,却能对答如流,还能接得住主持人即兴追问,“完全没问题,你可以一直往下问。”
这背后的知识底蕴无需赘言。张召忠常说:“你要给别人一滴水,你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张召忠敢言,经常看他节目的人应该都有这样的印象,尤其对于预测性的话题他并不回避,不喜说“有待进一步观察”等车轱辘话,为此也留下不少娱乐大众的“哏”。
记者问及如何看待自己的“预测失准”时,他的回复直截了当:“战争的预测本来就很难,谁要是能准确预测战争,战争就不会爆发了。”
他进一步解释说,作为一名专家,他的原则是“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我个人的认知水平必须比领导看得超前10-20年,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敢于对未来进行预测,否则我就是废物!”
来自辽宁的军迷王利今年已经49岁了,他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张召忠的节目。他认为张召忠的点评理性、不保守,语言通俗易懂。“在谈论中国和敌对国家的问题上,不盲目自大,不妄自菲薄,总是表现出‘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的气概。”
一起交流中,记者感觉张召忠就像个“隔壁老大爷”,满口大白话,没有一点将军、教授的架子。他在媒体制作的视频、音频类节目,也都是大白话风格,泥土芬芳,擅用形象的比喻解说深奥的道理,很接地气。
“说话没必要雷鸣闪电,我就是和风细雨,一个惊雷没打,禾苗却都被滋润了,入耳入心。” 张召忠对记者说。
张召忠在手机上翻看自己写的文章。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影
凤凰网金昊对张召忠的平易近人印象深刻。一次,为做抗战节目,金昊和张召忠一起去卢沟桥,“局座”因为身体不舒服,汽车轮胎又坏了,情绪不好。这时迎面走来一群人,他们一下认出了“局座”,兴奋地和“局座”打招呼。“局座”脸上马上多云转晴,微笑着与他们一一合影握手。
张召忠对“粉丝”的关心还延伸到节目中,他的“局座悄悄话”音频节目每天都会回复网友的提问。从个人生活、工作室情况,到网上恶搞图片、“雾霾防激光”等话题,他都曾有过回复,甚至还为“粉丝”屡屡抱怨的“音频不能暂停”的问题找到了应对之策。
不得不说,帅气的外貌也为张召忠的好人缘加分不少,他一米八的个头,气宇轩昂,学识渊博……用流行的词说,就是个“男神”。
海军军人出身的张召忠特别注意个人形象。记者在工作室采访他时,他衣服合身,头发无一丝杂乱,从左整齐梳向右后方,身上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因为刚从电视台录完节目,脸上妆容明显。听说要拍照,他马上意识到脚上还穿着拖鞋,问道:“用换鞋吗?”拍照过程中,他又想起前一天网友留言说从节目上看他“胖了”,当即与当时负责摄影摄像的小伙伴开始探讨是否摄像机位和灯光影响了体型。
助理赵娜给张召忠展示刚给他拍摄的照片。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影
阵营
今年5月6日是张召忠64岁的生日,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与多年合作的媒体人、漫画作者、出版社编辑等一批90后年轻人,以及“粉丝”们,连续多日以各种形式为张召忠庆贺生日。这让张召忠感动不已。称这是自己“64年来过得内容最丰富、形式最活泼,最快乐的一个生日!
生日合影还引来不少眼尖的网友艳羡:“哇,张老师身边都是美女呀!”
这是张召忠退休后生活圈子的缩影,他战斗在年轻人的“阵营”。
接触自媒体后,64岁的张召忠似乎越来越年轻。他时不时会打开他那部大屏幕手机,翻看工作群,查看自己文章后的留言,双手打字,快速发出工作指示,还会对文章的配图、一些导读说明文字的遣词用语细心地提出修改意见。
包括张召忠在内,他的工作室现在已经有9个人了,都是清一色的“90后”,大部分人是兼职。“我计划明年开始招‘00后’了”张召忠说。
“局座”把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当事业,以媒体为讲台。但近年他发现“年轻人不看书,也不看电视,每天抱着手机扒拉。”年轻人说的话他听不懂了。他觉得自己必须换个讲台了,否则口水耗干却抓不住年轻人的心。
“我要让这些年轻的网友觉得我和他们是一伙的。我不能站在岸上教他们游泳,必须和他们一起站在水里。”所以,他跳入了自媒体这个“大水坑”。
张召忠从事着极为严肃的军事研究,却附着极富娱乐价值的现象级文化,网络上对他的讨论充满喜感,甚至在奇特的二次元圈子里人气高涨。
网络世界里没有权威,他成了一帮年轻人恶搞的对象。
在以90后年轻人为主要用户的哔哩哔哩网站,张召忠被网友封为“站宠”,照片被移花接木成奥特曼、武侠高手、宠物兔、萨达姆等等。
有人创作了《进击的局座舰娘之玉碎》漫画,“局座”被打造成二次元风格动漫形象,化身“航公”与代表军国主义的“舰娘”战斗。还有网友还创作了歌曲《战略忽悠局》《局座之歌》并做成MV视频。
这些恶搞行为已存在多年,张召忠起初不知情,后来看过这些图片后哈哈一笑“年轻人玩嘛,这就是幽默。” 他不愠不怒,反倒很欣赏这些年轻人的搞怪创作。
今年4月份,“局座召忠”微信公号发出招聘启事后,发现《进击的局座舰娘之玉碎》漫画的创作者齐乐竟然主动留言,张召忠当即让助理招呼这家伙前来面见“局座”。
“当知道张教授要见我的时候,我整个人诚惶诚恐,甚至做好了负荆请罪的准备,毕竟没经过张教授的同意就画了。”齐乐告诉记者,见面后,张召忠居然狠狠地把他夸赞一番,还希望他授权让“局座召忠”发布这一系列漫画。齐乐被张召忠“军事科普”的动机所感动,不但把这几十副漫画全盘送出,还附送自己创作的几百幅其他漫画作品的版权。
张召忠玩起了“自黑”。《进击的局座舰娘之玉碎》漫画4月15日被“局座召忠”一次性全部刊登,且上了头条位置。他后来在“悄悄话”中介绍,这组漫画当日即收获6万多阅读、3200个点赞和600多条留言。有网友留言:“局座会玩!局座心胸真不是盖的,竟然官方推送舰娘玉碎。局座,我服了!”
在张召忠过生日那天,齐乐给张召忠送了一份儿大礼:一幅张召忠肖像漫画。与以往不同,这次“局座”变得“帅帅哒”。
张召忠说:“幽默是人最崇高的境界,这是一种文化,不能因为别人的幽默,就和别人骂架。”
图为工作室的编辑正在给网友订购的图书贴好张召忠亲笔签名贴,并盖上红印章。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影
搭钱
“我最近在写一系列南海问题的文章,要连续发十多篇,我花很多精力写的文章,全都免费发到自媒体上,一分钱不赚。”
误打误撞玩儿了自媒体后,除了生活更加繁忙,张召忠还把自己的退休金搭进去了。
“局座召忠”创办至今,未吸纳任何投资,所有的开销全靠张召忠自己的退休金和积蓄。
“我不知道怎么去赚钱,一辈子就领点工资、稿费,都是别人给我的。”张召忠坦言。
以前上电视节目每次有几百块钱的收入,在杂志上发篇文章也能赚一两千块钱。唯独在自媒体上,他不但要免费发布文章,还得给一帮“小伙伴”发工资,这给张召忠带来了压力。
张召忠把拉投资看做“当务之急”。对于他来说,自媒体这一仗,胜败决定于能否盈利。
张召忠的工作室俨然像一家小型媒体,170平方米的办公空间里,不但配备有电脑等常用办公设备,还专门设有一间演播室,演播室内配有灯光和背景设施,两台佳能D5 Ⅲ型相机配备不同镜头,其中一台被用作摄像机。嘉宾席旁边的小桌上放着张召忠近年的图书著作和一架歼-10战机模型。在另一间办公室内,有专门用于视频后期处理的电脑,配有两台大屏幕显示器。张召忠的助理赵娜说这套设备“一台显示器比一台电脑还要贵”,张召忠的要求是 “要买就买好的。”
张召忠以前曾透露自己的月工资约1.6万元,另外还有稿费收入。5个月来,包括装修房屋和购买设备,张召忠在自媒体上已经投入了数十万元。可以想象,今后每个月数万元的固定开支不是他的退休金所能长期支撑的。
要说工作室一点收入没有,也不准确。“局座召忠”开通了“军品汇”商城,出售张召忠的签名图书。另外的收入就是网友“打赏”,赵娜称每天的赏钱“够我们吃顿午饭。”
工作室的小伙伴们也曾尝试在公众号里发广告软文,结果“被网友骂的够呛”。
其实“局座召忠”也不乏投资者青睐。张召忠告诉记者,有几家投资方上门要给他的自媒体上千万元的投资资金,但被他拒绝了。原因是“不知道他们的背景”。作为一名老军人,张召忠警惕性很高,很重视投资方的背景和安全。
“我鼓励小伙伴们让这个公众号向商业的方向发展。” 张召忠相信自己厚重的学识和知名度,以及“局座召忠”近50万的“粉丝”,终究会换来回报。前段时间,某地方电视台台长对他说,“局座召忠”的市值目前已达5000万。
致力于新媒体研究的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岳广鹏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认为,自媒体公众号的价值决定于其受众群体和创作者的号召力。张召忠本人的社会形象比较正气和权威,影响力大,其自媒体的近50万“粉丝”成年男性比例较高,“粉丝”购买力高,抵得上普通自媒体几百万“粉丝”。
在“局座召忠”每篇文章末尾都写着一句:“如果你感觉这篇文章不错,欢迎你转发个人微信分享,大家免费传阅,老张高兴着呢~”其实,张召忠原本无意靠自媒体赚钱,更希望这是一项社会公益,用于国防教育、宣扬爱国主义。但公益要可持续发展,又必须考虑赚钱,“否则把我退休金花完了,连养老的钱都没了。”
张召忠希望国家政策能对传播正能量的自媒体给予支持。他说:“与其看着不明力量支持的自媒体动辄获取数千万的投资,我们政府是否可考虑投资支持一批优秀的自媒体?”
64岁的张召忠现在也有点“手机控”,时不时会翻看手机。人民网记者翁奇羽摄影
“个色”
“我是一个‘个色’的人。”当听到张召忠如此评价自己时,记者楞了一下,不太相信这话出自他的口。
“个色”是北京、河北一带的方言,意思是“与众不同,怪癖”的意思,偏贬义。
记者这时突然想起与张召忠沟通采访事宜时,他特意给记者回了一封长邮件,郑重要求记者要将其定位为 “弄了个微信公号的退休老头儿”,并称“任何上纲上线刻意抬高,都是我特别烦特别烦特别烦的事情。”
言辞间确实不乏“个色”的影子。生活中的张召忠确实有不少与众不同之处,但记者更愿意把这些理解为个性和习惯。
别看张召忠现在每天和一帮90后打拼在一起,但他的个人生活依然“老派”,外人看来了无生趣。
现实中的张召忠生活简朴,从来不在外边饭店吃饭,更不参加聚会。“主要是没那时间陪别人,喝点酒晚上啥也干不了。”
“我没什么奢侈的东西,也很少买衣服,这辈子赚的钱都用在工作了。我也不出去旅游。单位每年安排老干部休假,我都没去过。”张召忠说。
张召忠曾说过他“登上过几十个国家的军舰”,但以记者多年从事军事报道的判断,这些都是工作需要,与旅游无关,军舰从不接纳游客。
他没有什么爱好,业余时间基本都用来读书,每天要有3个小时读书看报,凌晨一两点钟才睡觉,天天如此。
别看退休后的张召忠和一堆年轻人混在一起,但“苦行僧”式的生活却无改变。
张召忠每天的工作安排的满满当当,非常守时。蜻蜓FM的苏曼曼惊讶于张召忠能“雷打不动地在每个星期三录好节目。”她告诉记者,考虑到张召忠年龄大、工作忙,曾告诉他如果太忙太累时少录几期节目也没关系,但张召忠从未破例。
“局座召忠”公众号每天下午5:00准时更新,从未拖延到其他时间,更无“断片”,就连春节期间都照常更新。有网友好奇地问:“小编是不是每天在掐着秒表发文章呢?”
张召忠唯一有点“小资”情调的习惯,是每晚睡觉前必喝一杯红酒,但这只是为了更好的睡眠。
张召忠对物质的淡漠或许与他年少时的经历有些关系。
他1952年出身于河北沧州盐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家境贫困。张召忠在回忆往事时曾说:“我小的时候馋肉吃,馋到这样的地步——死了一个牲畜,人家就把它吃掉,骨头扔了,我拿斧子把骨头砸碎,吃骨头的碎末,就觉得很好了。”
“我对奢华的东西看得很淡,年轻的时候受过苦,经常受欺负,家里没有后门,每一件事都要靠自己做。我当了这么多年领导,我都不懂得指挥别人,写文章打字都是自己动手。”
交流中,记者总隐隐感觉到他内心深处有一种压抑的情绪。
“没出名的时候,别人把你当蚂蚁踩;出了名之后,别人又嫉妒你,处处给你加码。”
“别人看我好像风光无限,其实我一辈子都在逆境当中,挑战各种高度。不过,我每次都能转危为安,走出泥潭,靠的就是良好的心态。我出了事不骂别人,就反思自己。”他说。
张召忠对国防知识科普情有独钟,将之当事业对待。他对电视上娱乐节目泛滥的现象深恶痛绝,对网络舆论战也保持着高度关注。
《最强大脑》这档节目能打动张召忠出席评委,很大程度是因为节目方游说张召忠这是一档“科普节目”,戳中了张召忠的兴奋点。
“中国缺乏科学普及的教育,直接刺激我的事情就是‘雾霾防激光’‘海带缠潜艇’,这么简单的道理,居然被人们当做笑话去看。中国人的科学素质在世界上排名在倒数位置。中国的媒体很发达,但科学类节目很少,像美国有discovery频道,德国也有专门的科学类节目。再看我们国家,电视台的节目都是些娱乐节目。”张召忠如此解释他钟情科普的原因。
投身自媒体后,张召忠很拼。他每天盯着微信,却没时间在微信中闲聊。他的微信朋友圈很小,只加了工作室的几个小伙伴。“到现在连我老伴的微信都没加。”他唯一加入的微信群名为“局座军部”,这是他和小伙伴的工作沟通群。
采访结束时,已经是夜里9点多,张召忠略显劳累,但这一天的“战斗”还没有结束。他要回家准备录制新一期的“局座悄悄话”,还要雷打不动地读书读报,最后在睡前给自己倒上一杯红酒。(曾伟、杨芳、黄子娟对本文亦有贡献)
记者手记
采访张召忠,既有对一位老专家以夕阳之光散发蓬勃朝气的惊讶,也有对于媒体发展的点滴思考。
张召忠是个很有故事的人,笔者原本想挖掘张召忠人生各阶段的故事。张召忠却坚决要求作别既往,希望记者集中于新媒体这个主题。
起初笔者对他的要求有些不太理解。面对面采访过后,笔者才明白。张召忠开设“局座召忠”公号之初,虽有些“莽撞”,但他认定了一点:这里才能和年轻人打成一片。
自从认识到电视观众已中老年化之后,他就在研究如何打动“90后”、“00后”的心。在“局座召忠”里,他相信自己找到了钥匙。从此他开始认真研究自媒体传播规律和后台操作,学习各种手机软件的用法,揣摩年轻人的喜好。
传统媒体如今面临着同样的问题,需要有张召忠那种勇气,果断改革,主动适应新媒体、新技术发展,创新传播平台,网聚年轻人的心。
专家、学者是社会的精英,在各领域的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中很多人也是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的常客,传递着理性、权威的声音。但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专家学者如何做到不缺席,有作为,不为“廉颇老矣”所困,不被年青一代所抛弃,64岁的退休老将军张召忠做了可贵的示范。一个传播国防知识和爱国主义的正能量微信公众号能一直跻身排行榜前列,这位“局座”让人敬佩,引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