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12)
国门 记者 杨盛东 摄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离开伊犁州首府伊宁市,我们驱车驶向位于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交界处的城市霍尔果斯。平生第一次去国界看国门,我心里充满期待。
“霍尔果斯”的名称源出蒙古语,原意为“地多干骆驼粪”,也可作“最佳游牧地”解。唐代时,唐朝政府打通了天山北路的丝绸之路分线,霍尔果斯成为丝路中段北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霍尔果斯市区位于亚欧大陆桥我国最西端,市内有我国最早向西开放的霍尔果斯口岸,1881年正式通关,通关历史133年。2010年5月,中国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将其规划建设为师团级县级市。如今,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成为世界唯一的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上合组织框架下国家间经贸往来的示范区。
抵达霍尔果斯后,我们直奔国门。停好车,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步行200余米,小跑着来到国门前。国门门楣上飘扬着两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门楣正中央镌刻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门前的长条形建筑物上写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霍尔果斯口岸”字样。边防战士神情庄重地站在国门两侧。朋友们则纷纷站在国门前拍照留影。
站在国门前,强烈的爱国情愫油然而生,两句名言萦绕于耳畔:中国的领土虽大,但没有一寸是多余的!老祖宗留下的国土,我们一寸也不能丢!
之后去贸易区购物。一向不爱逛商场的我,竟然一反常态,兴味盎然地挑选起外国货来。从一层逛到三层,我买了两条丝巾、两个哈萨克斯坦羊绒披肩、两盒俄罗斯面膜、四盒俄罗斯巧克力,最后,还花十元买了一块枕头形状的俄罗斯黑面包,成了一行人中花钱最多的“购物狂”。只是朋友们问起我所购商品的价格时,都对我讨价还价的能力表示深深的鄙视。一个女性朋友听说我购的丝巾20元一条,揶揄我道:“呵呵,唐山红星楼市场上有的是,一块钱一条!”好吧,就算我买贵了,至少证明我的情义是真挚的。
夜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61团招待所。对了,特别说明一下,在61团招待所吃的烤羊肉串是我们进入新疆以来最实惠也最可口的。我们的车行驶在各种国道、省道、乡道上,经常看到路标上写着“某某团某某连”的字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职责,成立60多年来,为新疆地区的建设和发展、为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为守卫祖国边疆均作出了巨大贡献。
第二天我们离开61团时,去一家小商店买黄瓜。一个朋友问卖货的70多岁的大姨有没有秋黄瓜,大姨立即露出亲切的笑容问:“你们是从老家来的吧?”言外之意,本地人是不知道有秋黄瓜这一品种的。原来,这位大姨的老家在河北,她是兵团职工的家属,已经在新疆生活了50多年。“你们不知道,我们刚来的时候,地上啥也没有,全是荒草,喝口水都困难……现在可好了,要啥有啥,我孙子还考上了大学,现在在内地工作了。”大姨讲起生动的创业史,先是慨叹,后是满足,更令我们对兵团的建设者们肃然起敬。
记者 杨盛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