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宛央女子
●ID/Apple1990-kun
在我心里,《金枝欲孽》是一个要比《甄嬛传》更复杂的剧,这种复杂倒不是里面的宫斗手段,而仅仅在于,这部剧讲“情”讲的太好,处处都是欲语还休。
我最近读蒙曼老师品评《红楼梦》,被她有句话深深触动,她说她希望读者不要总是学《红楼梦》里的高情商,人人都变得聪明世故有什么意思呢,《红楼梦》里的那些“真“和“情”,才是更珍贵的东西。
如果非要让我对比的话,我觉得《甄嬛传》讲了太多人情世故的东西,而《金枝欲孽》和《红楼梦》一样,保留了人的“真“气。
所以《甄嬛传》里多的是聪明人,而《金枝欲孽》里则有太多痴傻的人。
孙白杨是一个,今天我要写的福雅又是一个。《金枝欲孽》啊,是性情中人的咏叹调。
《红楼梦》有金陵十二钗。
《金枝欲孽》有五朵金花——尔淳、玉莹、安茜、如妃、福雅。
前面几个,说实话,当年我追剧时,觉得每个都像主角。唯独福雅,我总觉得她和剧里的香浮、皓雪等等一样,作为孙白杨的红颜知己,不过是来镶边的。
可如今,细说从头,我第一次发现,全剧最让我百转千回的,竟然是当初我都未曾留意的福雅。
她太淡了。
她的人生,充斥着一种我从前不喜欢的“退”意。
这是我从前忽略她的原因。
但现在我很喜欢她的“淡”和“退”。
剧中关于福雅的戏份,和“争斗”全无关系。
在尔淳、如妃、玉莹都机关算尽,想要争夺一点什么东西的时候,福雅就待在她自己的宫殿里,剪纸、做针线、放风筝,偶尔和孙白杨聊聊天。
在远离人与人相交的场合里,她享受孤独,自得其乐,听风、看雪、等雨……空出自己的心,接纳世间一切细微的美好。
20来岁时候的我,是不懂这种境界的。
我以为那是一种消沉。
我总觉得福雅活得太悲观,也太没有朝气了。
可是,现在我觉得,福雅才是整部剧中,认真在生活着的人。
因为如果不是真的热爱生活,她的心就一定会充满怨气,也一定不会发现,生命里这些细微的美好。
还是梁实秋先生那句话:赏心乐事,随处皆是。只要把心胸敞开,快乐就会逼人而来。所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能把一草一木,一花一果,都看进眼里的人,是对生活真正有热情的人。
也是为此,福雅的心中,对任何人,都没有恨意。
孙白杨费尽心思,想让福雅相信,她不是徐公公的弃子,想让她沉醉在一种假象里——仿佛那个她付出过真心的义父,对她也有一点亲情。
但其实福雅老早就醒了。
她早就知道自己从前是徐公公的棋子,现在是徐公公的弃子。
但她并不恨。
恨是需要耗费精力的,福雅的力气,只想花在那些美好的事物上面。她和尔淳说过,人生在世,应该好好地活着,不是苟且偷生,而是应该活得有意思。
所以在无人可爱的时候,她就创造美好的环境,剪纸、刺绣、放风筝;当遇到了真心对待自己的人,那她也就回馈一腔真心。
所以,她对孙白杨好,后来,又对尔淳好。
我用的是“对孙白杨好”,而不是爱。
20来岁时,我看什么都是爱情,那时候觉得福雅爱孙白杨爱得很痴。
但现在,我不会用“爱情”来去诠释他们之间的关系,我觉得那太轻了,也太浮了,经不住福雅的深情。
我要说句很多人也许会反对的话,那就是:
福雅爱孙白杨,就像爱轻风流水、花草树木还有她那些剪纸一样——珍而重之,但并无占有之心,抱着一种成全世间一切美好的开阔胸怀。
所以,她可以毫无芥蒂,更无抱怨地把自己的屋子让给孙白杨和侯佳玉莹,成全他们的缱绻与情意。
不像尔淳尚有心痛和难过之感。
福雅的成全,是带着快乐的。
我现在每次看到她和孙白杨之间的剧情,总是会忍不住,走到阳台,用小喷壶给我铺满了一阳台的绿植浇浇水。
我觉得,福雅爱孙白杨,就像是我爱这些绿植一样——无关男女之情,只是生来对美好的一切,饱含深情。
只不过寻常人爱花,都是“洒洒水”,而福雅是用自己的生命,去热爱和成全那些美好的。
后来,她也的确这么做了。
用自己的生命,为尔淳,换来一张通往美好的入场券。
我不知道,这样做,到底值得不值得。很多个人的选择,放在更大的框架里去看,是无法评价的。
唯一确定的是,自始至终,福雅都活在她自己的心甘情愿里,哪怕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还是平静又淡然地,要和美好链接在一起。
如果说玉莹的宿命是亲情,孙白杨的宿命是爱情,那么福雅的宿命,就是生命里的万般美好——她注定了,要和世间一切或大或小,静静流动的美好在一起。
就像小说《江南》里的女主角姚佩佩,逃亡千里,兜兜转转,最后还是回到了普济(一个曾禁锢了她的地方),断送了自己的生路。
姚佩佩当真那么懵懂,不知自己已入险境吗?她知道,但她还是要来。
是宿命的安排吗?
不如说是热爱的安排。或者说,是人性里的那点“真气”和“情念”安排了她。
姚佩佩一生命运跌宕,始终不被善待,但书里写了很多她的日常,铺陈出她对生活的热爱,到最后,她也已经没有恨意,她后来所想,不过就是活到自己的某种热爱里,哪怕只有瞬间,她也想离那些她曾经触碰到的美好,近一点。
福雅也是如此。
她们不是活得消沉,恰恰相反,她们对生命、对美好,比任何人都更深情。
只是,命运给她们的机会太少太少了。
她们只能偷偷省下一点岁月,抛掉一切不必要的人情往来和勾心斗角,换来一点自己精神世界里的自由、温暖和美好。
这样的人从世俗角度来看,当然不是高情商的人,但因为最大程度得到了人的“真”气,她们完成了在自己世界里的情感满足。
我现在反而觉得,这样的人生,才是高情商的人生。
图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