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据视觉中国。
最近,几则与“银发一族”相关新闻可以关联来看。其一是《咬文嚼字》杂志评选出的2024年十大流行语之一,“银发力量”上榜。其二是日前发布的《银发经济蓝皮书:中国银发经济发展报告(2024)》显示,中国银发经济规模约7万亿元。还有一则是说教育部发布的《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申报材料公示》中,“老年医学与健康”专业位列专业申报数量的第五位。
“银发经济”不是一个新词,最早可以追溯至30年前的日本,随着中国从本世纪初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银发经济”的提法渐渐多了起来。但是“银发经济”包含些什么、意味着什么,跟我们有什么关系?普通人并无体感。直到近年很多人慢慢开始发现,曾经沉默的老年人群体正在加速走进公众视野的中心,经济学者口中“长坡厚雪”的“银发经济”迎来风口正加速起飞。
比如,一段时间中老年题材短剧频频霸榜各大短视频热度榜单。比如政府的加大投入让老年大学、老年食堂、养老机构多起来、好起来,让年轻人歆羡不已,甚至忍不住去“蹭”个饭。比如为老年人代写回忆录成为一门高回报的生意,最近在社交平台热度很高。
原因很简单:今日的“银发族”不同于昨日的“银发族”。从内部看,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60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重为13.9%,比10年前提高了4.98个百分点。从外部看,中老年人对互联网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有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银发网民网络购物使用率为69.8%,老年人群体的互联网渗透率已经今非昔比。
代际更替、如浪相推,新一代老年人的认知力、购买力、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正在迅速变化,与之相应的“银发经济”自当迭代,在养老服务、老年用品消费、老年金融、健康管理、文化旅游等各个领域,作出回应。
从需求侧更准确捕捉老年人真实需要。比如有业界人士曾坦言,很多科技性养老产品都是昙花一现,像防跌倒装置、防走失的手环之类很难普及和量产,成因有多方面,但最终都呈现为产品的通用性、适老化和用户体验不佳。针对老年人精神层面的优质产品和服务也很不足。生存保障之外,他们还深切渴望着社交活动、娱乐体验等精神满足。为老年人写回忆录成生财之道,即是一种印证。
从供给侧方面更极拓展消费场景和渠道,推动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向高品质、多样化方向发展,舍得投人、投钱、投政策、投技术。大力培养养老护理员、健康管理师、私人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高素质行业人才,对于养老领域前瞻性研究和未来性产业,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私人资本进入,推动相关政策的完善。同时提倡联合多学科、多企业攻关,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率先布局,占据先机。
今年1月,中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中国将在2030年前后进入占比超20%的超级老龄化社会,巨大的挑战背后,也昭示了“银发经济”的可观前景,但是要想“掘金”先要识“金”,更要有服务和产品的含“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