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讲述】
勇于深潜,探索海底世界
讲述人: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科学研究部主任 杜梦然
2018年6月,我跟着“探索一号”科考船和“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来到南海的一处冷泉区进行科学考察。这是我第一次跟随“深海勇士”号下潜,也是我第一次目睹冷泉生物的盛况。很难想象,水深1000多米完全没有光的深海里,竟然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不仅有婀娜多姿的冷水珊瑚,还有神奇的冷泉绿洲。
截至目前,我先后随“蛟龙”号、“深海勇士”号、“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深潜30余次。随着深潜次数越来越多,我逐渐意识到,潜水器只是提供一个进入深海的平台,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深潜科学家,需要有自己的独门武器——根据科学需求研制适用于载人潜水器的传感探测设备,才能更好地发挥出载人潜水器的优势,进一步实现深海探测和深海开发。
于是,我和小伙伴组建了具备深海光学、深海地质、地球化学、机械与电子专业背景的深海科学与工程技术交叉团队,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海高性能传感探测装备,通过“深海勇士”号载人潜水器进行海试应用。我们还把实验室“搬”到海底,研制了基于高性能传感探测设备的深海原位实验室。这一新的科考利器,作为对载人深潜的补充,可以支撑我们在深海海底开展长周期、实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监测和实验。目前,我们正计划为它装上“大脑”,让它具备在海底自主监测与自主决策的能力。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共有37条深渊,其中5条超过万米。每一条深渊都有不同的历史、地质和生命现象。勇闯每一条海沟无人区,才能在全球深渊地图上一一填补这些空白,把全球深渊的地质、环境与生命科学问题串联起来,取得系统性的认识。因此,我们发起了“全球深渊深潜探索计划”,希望联合全世界的深海科学家一起破解深渊地质与生命协同演化之谜。目前,我们已经联合新西兰、印尼等国家组织实施了克马德克海沟、蒂阿曼蒂那海沟等载人深潜联合航次。
今年,我们又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新的小目标,要挺进极区,那里又将是一个全新的世界。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记者陈海波、杨舒、张胜、吴琳、吴春燕、刘艳杰、王晓樱
光明日报通讯员冯文波
《光明日报》(2024年11月27日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