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作法)(点火)(斟酒)(画符)(嘴里念念有词)(抢票成功)(抢票成功)(抽出木剑)(一通乱比画)(大喝一声)(收剑)(把酒洒在地上)(作法完毕)......
这一通看似离谱的“精神作法”仪式,或许就发生在每一个抢票前夕。
想去看演唱会的年轻人。(图/《Fight Song》)
随着沉寂三年的演唱会全面复苏,“抢到票没?”成了年轻人之间新兴的社交开场白,他们也会毫不吝啬地开启一场颇具“技术流”的抢票经验分享——比如,播放一首《好运来》。
有人甚至在好运音乐的基础上,结合老皇历与风水学,研究出了“中式玄学抢票”——查好当天的吉时、属相相冲谨慎抢票、不要面向煞的方位。
年轻人新的社交开场白——“抢到票没?”。(图/《周日晚上左右》)
抢票,是一门玄学。而玄学,可不仅限于抢票。
小到手游抽卡必备仪式,大到求职面试祈求神力相助,甚至每月转发锦鲤许愿工作顺遂......当代生活可谓充满玄学。
2019年,《新周刊》就曾发布了一期《当代玄学报告》,其中讲到:“玄学成为当代青年解释生活的一个叙事框架和表达方式,这是对所有不可归类、不可理解、不可描述或特别迷恋的事物的终极归类、终极理解和终极描述。”
四年之后,其中的玄学探讨依旧适用于当下。甚至你在周末来临前收到来自朋友的寺庙邀约,也丝毫不要惊讶,因为——当代年轻人,正流行组队拜佛。
来到寺庙祈祷的年轻人。(图/图虫创意)
“不管灵不灵,先拜为敬”
北京雍和宫、杭州灵隐寺、成都文殊寺......各地古刹庙宇,挤满了排队烧香的年轻人。
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而在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
既然“来都来了”,除了在殿前长跪不起,他们还开辟了寺庙游的新玩法——一日游年轻人逛完寺庙还得吃素斋、听佛音、买素饼、喝寺庙咖啡,再琢磨着带回一开光手串;而另一拨时间充裕的年轻人或许为了省去排队的麻烦,干脆直接进山“周末出家”,住进寺庙了。
“周末出家”,年轻人来到寺庙感受惬意。(图/图虫创意)
这般令人熟悉的玄学盛况,也曾在互联网遍地开花。
B站的塔罗占卜区视频拥有着超高的播放量与互动量,年轻人隔着屏幕试图参透命理;热衷头像学的,从杨超越锦鲤换到金钱豹再到刘亦菲捧花,可能都是同一批;有的人甚至坐在工位也不忘敲响电子木鱼,随着屏幕上不断闪现的“功德+1”,心中的烦恼似乎也一点点退去......
当年轻人“求而不得”的愿望太多,互联网玄学已经不够用了。于是,他们义无反顾地走进寺庙,选择用实际行动践行玄学的力量。
来到寺庙祈求上岸的学生。(图/图虫创意)
其中不乏求上岸、求offer的迷茫青年,心中默念祈求神力加持;也有被甲方和上级折磨到失眠的白领,双手合十希望方案顺利通过;情场失意的都市男女倒是鲜见,在爱情面前,或许“暴富”来得更有吸引力一些。
年轻人许下的每一个愿望,都无比清晰地印满了这个时代的刻度。在每年都是“史上最难年”的当下,考研考编似乎成为正途;顶着业绩压力的打工人,深感996不再是福报;因裁员潮惶惶不可终日,而谁又敢轻易说“爱”?
越来越多顶着业绩压力的打工人走上考研考编的路途。(图/《请回答1988》)
就这样,人类烦恼的多样性在佛祖面前,展现得淋漓尽致。
人生何解?佛祖永远无法开口直言,但大师或许能答上一句——“但行好事,功德无量。”剩下的,就自己悟吧。
卷进寺庙后,年轻人彻底醒了
随着寺庙玄学大火,寺庙成为了每座城市欲望最强烈的地方。年轻人沉迷于“双手合十”的瞬间,只因为“那一刻,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但也有人,在那长跪不起的30秒里,忍不住思考——佛祖该如何衡量众生愿望的优先级?
本是一方净土的地方,被乌泱泱的人群填满;焚烟不再丝丝缕缕,一片灰蒙掩盖在寺庙上空。当寺庙玄学成为流行,人们一头扎进拜佛与“请”串的队列,很难讲清楚这是否也是另一种层面的内卷。
越来越多人来到寺庙。(图/图虫创意)
同样,选择“周末出家”的年轻人也难逃被卷命运。
或许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这可是毗邻佛祖、包吃包住、亲近自然还能获得心灵净化的好去处。但周末出家的现实并非扫扫叶子、岁月静好这般简单。
根据庐山东林寺净土苑发布的冬季作息时间表,需要清晨4点早起打板,晚上9点就得进入养息,一天的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根据入职寺庙的年轻人反馈,随着“上山”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不仅一床难求,义工门槛也逐步拉高——不仅需要会做饭、会茶道,还要求新媒体拍摄与剪辑技术,更高级别的义工还得掌握医术才行。
这条本应成为精神慰藉的途径,被重新包装成了一条新的内卷赛道。而那些关于个体的压力与焦虑,并不会因为跨进寺庙就得以消解。
跨出寺庙,我们还是得回到现实。(图/《人到30又如何》)
世间哪有什么过滤烦恼的结界,正如在一方净土倾诉情绪以后,你我终究会回到自己的人生命题中来。那些等待推进的项目进度,亟须突破的职业瓶颈和必须勇闯的人生难关,也都要自己一一应对。
归根到底,生活的调色盘,终究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玄学背后,是他们正向阳而生
正如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一书所言,现代社会的自我扩张使得生活节奏尤为迅速,正是这种不止的变迁使现代人变得尤为容易紧张和烦躁不安,因为人们难以找到一种长久持存的信念,只剩下飘忽即逝的无力感。
无论何种玄学,都是年轻人抵抗无力、缓解焦虑的不同形式。
年轻人缓解焦虑。(图/《人到30又如何》)
或许,“搞玄学”不能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也无法改变宏大命运。它不过是你我身处迷茫时的一针精神安慰剂。但这足以让我们向内问询真心,向外突破桎梏,最终向阳而生,成为更好的自己。
无论是勇于踏入寺庙成为信徒,还是清醒后最终回归现实,亲历玄学的年轻人终于明白:
在此前热播的悬疑剧《漫长的季节》结尾,身着红色毛衣的王响沿着玉米地一路蹒跚,朝那个坐在火车头、20年前的自己大喊:“往前看,别回头!”列车未停,轰隆隆地朝前驶去。
“往前看,别回头!”(图/《漫长的季节》)
是啊,向前而行,不被一时的困顿牵绊,才能向阳而生。
所有的玄学背后,是这群年轻人努力寻找某种规则、努力寻找某种归因——他们试图向阳而生,与不确定性正面抗争,以此夺回对生活的控制感与确定性。就像追寻每一场日出一般,积极向世界探求自己的人生解法。
我们永远敬佩这份不只空想、更付诸实践的行动力。
当灰夜逐渐走远,破晓之际,银色曙光划破晨空,伴随着耀眼的金色朝阳,这群心怀热爱、不灭希望的年轻人终将迎来一片熹微的晨曦紫霞。